奋书文库,欢迎您!

市住房城乡建委党组书记在学习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专题学习会上的讲话

浏览量:87

发布时间:2025-08-01

同志们:

这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节点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系统擘画了新时代人民城市建设的宏伟蓝图,深刻阐释了城市发展为了谁、依靠谁以及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等根本性问题。作为全市住房城乡建设事业的主管部门,深学笃行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和重大工作主题。刚才,几位同志结合工作实际作了交流发言,讲得很实在、很有启发。下面,我结合学习思考和工作实际,围绕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谈四点意见。

​一、深刻领会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核心要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这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是时隔10年党中央再次召开的高规格城市工作会议,正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关键时期,意义非同寻常。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高度,科学回答了“城市发展为了谁、依靠谁”“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城市工作提供了“纲”和“魂”。

(一)深刻把握城市发展的根本立场与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并科学回答了“城市发展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问题。这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在规划编制环节,必须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将群众最关心的宜居、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摆在优先位置,畅通公众参与渠道。要在建设实施中,聚焦“停车难”、适老化改造不足、公服设施短板等民生痛点,将更多人力、物力、财力投向“关键小事”。要在治理创新上,用好12345市民服务热线等平台,将其视为倾听民意、解决民忧的核心机制,推动部门协同联动、高效响应。

(二)深刻把握城市发展的历史方位与阶段特征。会议指出,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这一“两个转向”的重大判断,是指导我们战略转型的根本依据。要坚决摒弃“摊大饼”、盲目扩张的旧思路,将重心切实转到提升城市内涵式发展质量上来。要以“绣花”功夫抓好城市体检评估,精准识别空间利用低效、设施老化、功能衰退、安全韧性不足等存量问题。要主动谋划,制定与“存量提质增效”新阶段相适应的政策体系、考核标准和资源配置模式。

(三)深刻把握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与核心路径。会议明确了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的总体要求,并强调“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这为我们提供了清晰的行动纲领。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内涵式发展是必由之路,核心在于优化结构、转换动能、提升品质、绿色转型、赓续文脉、增强治理;城市更新是当前核心战略抓手,不再是零敲碎打,而是系统性重构城市功能、环境、文化和治理的综合性工程。要全面贯彻“五个转变”重要原则,更加注重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更加注重城市功能复合与活力激发,更加注重历史文化保护与风貌特色塑造,更加注重生态修复与低碳发展,更加注重全生命周期管理下的精细化治理能力建设,走出一条具有辨识度的高质量、内涵式城市发展新路。

二、聚焦“一个优化、六大建设”重点任务,以城市更新为抓手推动高质量发展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了“着力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着力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城市”的“一个优化、六大建设”任务,市委、市政府明确将城市更新作为“重要抓手”。我们要紧扣这一主线,推动城市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跃升”。

(一)以城市更新激活存量空间,为高质量发展提供载体支撑。城市更新不是简单的“拆旧建新”,而是“留改拆”并举、“产城人”融合。XX作为山城,土地资源稀缺,存量空间潜力巨大。要“精准体检”,用好城市体检“诊断仪”,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出行难、停车难、买菜难”等问题,建立“问题清单—整改台账—效果评估”闭环机制。要“分类施策”,对历史城区坚持“微改造”,保留吊脚楼、山城巷等特色风貌;对工业片区注重“产城融合”,推动闲置厂房转型为文创园区;对城乡接合部强化“配套补短板”,完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要“创新模式”,推广“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群众共建”机制,探索“肥瘦搭配”“跨区域平衡”等资金筹措方式,避免“政府包揽”。

(二)以“宜居”为底色,打造“人民满意”的幸福城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的核心是人,关键是十二个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我们要在“住”上,加快构建“租购并举”住房制度,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重点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难题;在“行”上,推进轨道交通“成网成环”,今年底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突破500公里,同步优化公交线网,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在“老”上,推进“物业+养老”服务,年内实现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在“幼”上,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0所,新增学位6000个,让“家门口上好学校”成为常态。

(三)以“韧性”为底线,筑牢城市安全屏障。会议提出“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要求我们“未雨绸缪”。XX地处长江上游,地形复杂,暴雨、山洪、地质灾害风险突出。要守牢“地下生命线”,推进城市管网“一张图”管理,完成200公里老旧燃气管道、150公里供水管网改造,消除“跑冒滴漏”隐患。要提升“防灾硬实力”,推进“山城立体防洪”工程,在易涝点建设调蓄池、排涝泵站,城市内涝防治标准从“30年一遇”提升至“50年一遇”。要强化“应急软实力”,完善“多部门联动、跨区域协同”机制,年内开展3次全要素应急演练,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三、强化系统观念和底线思维,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城市工作是系统工程,涉及规划、建设、管理全链条,必须坚持“全市一盘棋”,既要“谋全局”又要“抓细节”,既要“抓当前”又要“谋长远”。

(一)强化顶层设计,绘好“路线图”。要对标中央精神、结合XX实际,高质量编制“十五五”住房城乡建设规划,重点明确城市更新、韧性建设、智慧城市等领域目标任务。同时,加快出台《XX市城市更新条例》,明确土地、财税、金融等支持政策,建立“市级统筹、区县落实、街道实施”三级责任体系,将城市更新纳入区县党政领导班子考核,压实主体责任。

(二)坚持问题导向,打好“攻坚战”。要聚焦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开展专项整治,针对“停车难”,推广“错时共享”机制,利用机关单位、商场停车场夜间向社会开放;针对“管线乱象”,推进“多杆合一”“多箱合一”,年内完成50条道路架空线整治;针对“施工扰民”,推广“绿色施工”技术,严格执行“夜间施工审批+降噪补偿”制度,切实减少对群众生活的影响。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