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82
发布时间:2025-07-31
筑牢安全新长城,擘画治理新蓝图
同志们: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召开全镇2025年第七次安委会全体成员会议暨企业安全生产“明白人”培训会。此次会议的核心任务在于深刻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最新指示精神,全面落实近期省市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战略部署,系统研判我镇当前面临的复杂安全态势,并就下阶段重点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和精细安排。与会同志包括安委会全体成员及各行各业企业安全生产“明白人”,均是安全生产战线的主力军。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深析形势强基固本:在肯定中警醒于风险
同志们,安全生产需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为当前工作指明了方向。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镇安全生产虽总体平稳,但风险因素日益交织,我们必须从成就审视、风险剖析、思想防线三大维度深化认知。
(一)审视成绩明挑战:在稳定中看隐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成绩属于过去,挑战在于未来。”这要求我们在肯定中持续警醒。上半年来,全镇通过联合检查与隐患整改实现整体稳定,但部分领域仍存漏洞。一是成就评价全面深化。2025年上半年,全镇组织安全生产联合检查超过350次,排查整改各类隐患112项,整改完成率达100%,未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这些数据充分体现全镇上下的辛勤付出。镇安委会成员和企业“明白人”在风险防控体系构建上贡献突出,通过健全责任链条,将安全与生产同部署同落实。安全生产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保障,需强化长效机制建设。风险评估方法需精细化应用,基于数据模型预测潜在风险点。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要优化升级,推动信息化监测覆盖全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安全生产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这表明成绩仅是起点,我们应以高标准深化绩效评估。二是风险识别精准聚焦。安全生产风险因素多源叠加,高温暴雨等极端天气诱发事故概率上升。风险源辨识需贯穿全周期管理,从微观岗位到宏观区域分层管控。风险预警机制要建强,引入大数据技术实时监测风险态势。双重预防体系需落地见效,明确“识别-评估-管控”闭环路径。风险类型包括自然和人为因素,各环节需精细化摸排。风险点辨识必须覆盖全产业链,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隐患就是事故,排查整改必须从严从实。”这要求我们提升风险感知能力。三是应对策略系统布局。当前形势下,应急策略要体系化推进。基于风险识别结果,制定分级响应方案,明确不同风险级别的处置流程。策略实施需全员参与,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和监管效能。技术手段上,推进智能化监测工具应用,整合风险数据库。政策协同上,强化部门联动机制,确保风险应对无死角。策略评估机制需动态更新,纳入绩效指标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重要政治责任。”这为策略优化提供了遵循。
(二)剖析风险建防线:在复杂中寻规律。安全生产风险须系统治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防范风险需强化系统思维。”这要求我们深化风险研究。一是风险源头深度管控。安全生产风险源于多重社会变量,包括环境变化、设备老化和人为失误等。管控体系应以预防为主,健全准入标准,强化风险预判和评估模型应用。源头治理需覆盖生产流程全环节,建立动态监测系统。责任主体要明确边界,企业“明白人”作为一线守护者,需精准识别风险点。技术支撑上,引入AI算法优化风险图谱。管控策略要因地施策,聚焦高风险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源头管控是本质安全的核心。”这为工作锚定了方向。二是规律总结科学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具有周期性规律,汛期高温等时段事故高发。规律研究需依托数据分析,从历史案例提炼共性特征。规律应用要纳入决策机制,强化预警机制与应急体系衔接。研究方法上,推动产学研协同,建立风险模型库。规律挖掘需全覆盖各行业,确保对策精准高效。周期性管理是关键,将季节规律融入常态化防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预判风险是安全治理的基石。”这启示我们深化规律认知。三是防范路径持续优化。风险防范需构建全方位体系,路径设计要统筹规划。政策路径上,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地方性标准指南。技术路径上,推动智慧安监系统部署,实现实时监控。管理路径上,实施分级管控机制,明确责任链条。路径实施需全员覆盖,强化培训和考核。监测网络是关键,提升数据采集精度。防范重点要聚焦短板领域,确保资源倾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路径优化贵在常态长效。”这为治理提供了方法论。
(三)铸牢思想强自觉:在常态中严要求。思想防线是安全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松懈是最大隐患。”这警醒我们必须筑牢意识形态防线。一是理论武装系统深化。安全生产知识体系要全员普及,理论基础包括法治常识、风险预判和应急处置方法。学习机制建强,通过线上线下培训提升理论素养。武装内容涵盖《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规,企业“明白人”需率先掌握。创新宣传载体,利用数字化平台扩大覆盖。考核机制纳入理论测试,确保学以致用。教育重点强调法定责任后果,增强红线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武装须抓常抓长。”这为教育提供了指南。二是自觉培养常态推进。安全自觉性要化为全员习惯,培养机制以责任制为核心。企业主体需强化自主管理,将安全文化融入日常。自觉行为包括主动报告隐患和遵守操作规程。激励机制建强,表彰先进典型引领氛围。心理建设不可忽视,通过谈心疏导消除麻痹情绪。培养路径结合实战演练,提升响应本能。自觉养成长效化纳入考核体系,压实主体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自觉源于责任担当。”这凸显培养的关键性。三是纪律约束刚性落实。思想防线需纪律兜底,约束机制以制度为准绳。纪律内容包括值班值守、信息报送等规范。监督体系完善,通过抽查和巡查确保纪律遵从。惩戒措施刚性执行,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纪律教育前置化,常态化开展警示活动。约束网络覆盖各层级,强化内部制衡机制。纪律落实要闭环管理,形成震慑效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纪律是保障生命线。”这为工作提供了遵循。
二、精准施治擘画新章:构建全方位本质安全体系
同志们,安全生产重在精准施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本质安全需系统工程支撑。”这要求我们聚焦体系构建。针对企业主体、工程建设、重点领域、技术赋能四大领域,层层发力、环环相扣,确保治理精准高效。本质安全体系以预防为主、标本兼治为核心,我们必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升风险防控能力”的最新指示,强化机制创新和闭环管理。
(一)企业“明白人”质效提升。企业“明白人”是安全网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线力量是关键支撑。”这要求我们强化质效建设。一是法律认知全面深化。法律法规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生命线,必须系统掌握。企业“明白人”需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地方细则,明晰自身法定责任。认知深度体现为理解条款内涵及后果机制,强化守法自觉。培训机制常态化推进,组织集中学习和考核。责任边界要清晰界定,确保岗位职责无漏洞。政策宣贯渠道多元化,利用平台推送更新。认知深化需动态跟踪,确保政策落地转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思维是安全核心。”这为认知建设指明了方向。二是风险识别强度提升。风险精准识别是防控前提,要提升辨识精度。企业“明白人”需练就辨识本领,覆盖重大危险源和高风险点。识别机制基于双重预防体系,建立全流程监控网络。技术工具辅助应用,采用传感器和大数据分析强化精准度。识别频率常态化,将日常巡查制度化。预案设计配套跟进,明确“识别-响应”闭环。风险点管理数字化建档,便于动态追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识别精准是关键竞争力。”这为工作设定了标杆。三是应急能力高效强化。应急处置能力是最后防线,必须专业高效。企业“明白人”需熟练掌握预案流程,确保快速响应。能力提升依托实战演练,定期组织模拟情景训练。响应系统建强,包括事故报告、初期处置和疏散逃生机制。装备配置标准化,保障物资充足可靠。能力评估定期化,通过绩效指标优化策略。联动机制完善,整合外部救援资源。预案更新紧跟风险变化,确保持续有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应急响应贵在时效实效。”这为能力建设提供了遵循。
(二)建设工程高处防坠硬约束。工程建设防坠须刚性约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严措施方能保安全。”这指引我们建强硬约束。一是培训准入刚性强化。岗前培训和安全交底是准入前提,必须严格执行。“七个一律”第一条要求未培训人员不准上岗,刚性体现在考核闭环机制。培训内容全覆盖规程规范,强化实操演练。准入流程信息化管理,确保全记录可追溯。监管主体责任明确,项目单位负主责。刚性约束建立问责制,对违规行为严惩。效果评估常态化,纳入征信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准入严管是安全阀门。”这为制度提供了依据。二是防护装备标准统一。个人防护装备规范是核心保障,标准需统一执行。“七个一律”第二条强调未佩戴防护用品禁入现场,标准化包括装备质量检测、使用规程。标准体系完善,制定地方技术指南和监督机制。装备配备全覆盖关键岗位,确保质量达标。监管手段智能化,引入扫码验证系统。违规处置从严从速,形成震慑效应。标准执行纳入合同条款,明确法律责任。装备更新迭代,紧跟技术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装备标准化是生命保障。”这为硬约束夯实了基础。三是现场监控常态覆盖。现场安全监控是动态屏障,必须常态化部署。“七个一律”后三条聚焦措施、监护和停工要求,监控机制包括视频巡查和人员巡查结合。覆盖范围“四口五临边”重点区域,确保无死角。监控频率制度化,按风险等级差异化配置。信息平台整合数据,实时预警隐患。监护主体明晰,专职安全员全程履职。整改闭环联动执行,对隐患立整立销。监控效能纳入绩效考核,驱动长效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监控常态是防坠关键。”这为工作提供了方法。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