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集团公司2025年贯彻落实《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情况的报告

浏览量:186

发布时间:2025-07-24

《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印发以来,*集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条例》作为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纲”和“本”,以“党建强企”为目标,系统谋划、精准施策,推动《条例》在基层落地生根、见行见效。现将2025年贯彻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习贯彻条例情况

集团党委始终把学习贯彻《条例》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持“学深、悟透、做实”一体推进,确保《条例》精神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引领。集团党委深刻认识到,《条例》是新时代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根本遵循”,是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行动指南”。2025年初,党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条例》贯彻落实工作,将其纳入年度党建工作要点、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和领导班子综合考核体系,明确“三级责任清单”(党委主体责任、党委书记第一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形成“党委统揽、支部主抓、党员参与”的工作格局。全年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条例》落实事项12次,班子成员带头撰写学习心得23篇,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二)创新学习形式,推动全员覆盖。坚持“集中学+自主学”“线上学+线下学”“专题学+研讨学”相结合,构建多维度学习体系。一是融入日常学。将《条例》作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必学内容”,全年开展专题学习6次;纳入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固定议题”,印发《〈条例〉学习手册》5000册,覆盖全体党员及关键岗位职工。二是分层分类学。针对领导干部,举办“《条例》与现代企业治理”专题研讨班,邀请省委党校专家授课;针对党务工作者,开展“《条例》实务操作”轮训,覆盖支部书记、组织委员等200余人次;针对一线党员,通过“车间微党课”“班组小课堂”等形式,用“白话”讲“党理”,确保学习无死角。三是数字赋能学。依托集团“智慧党建”平台,开发《条例》在线学习模块,设置“每日一题”“季度测试”功能,累计参与学习1.2万人次,测试通过率98.6%;利用“学习强国”“*党建云”等平台推送《条例》解读视频15期,阅读量超3万次,推动学习从“被动参与”向“主动融入”转变。

(三)强化督导考核,推动落地见效。建立“清单化推进、常态化督导、刚性化考核”机制,确保《条例》要求落实到“最后一公里”。一是制定任务清单。对照《条例》6章41条要求,梳理形成“组织建设、队伍管理、作用发挥”3大类28项具体任务,明确责任部门、完成时限,实行“销号管理”。二是开展专项督导。由党委组织部牵头,组建3个督导组,通过“四不两直”方式,对下属23家二级单位、87个党支部开展全覆盖督查,发现并整改“组织生活记录不规范”“党员发展程序简化”等问题43项,下发整改通知书12份。三是严格考核问责。将《条例》落实情况与党建考核直接挂钩(占比30%),与领导班子年薪、评先评优“双挂钩”,对考核排名后3位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倒逼责任落实。2025年,集团党建考核优秀率较上年提升15%,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显著增强。

二、主要工作举措及成效

集团党委以《条例》为纲,聚焦“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职责,重点在“强组织、建队伍、促融合”上下功夫,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

(一)夯实组织基础,坚强战斗堡垒。坚持“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持续优化组织设置。一是动态调整组织架构。针对新成立的*新能源公司、*数字科技公司等6家新兴业务单元,同步建立党支部;对因业务整合、人员流动导致党员不足3人的支部,及时合并重组,确保党的组织和工作“双覆盖”。目前,集团共有基层党组织123个(党委15个、党总支22个、党支部86个),党员5200名,覆盖率100%。二是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制定《党支部建设标准(2025版)》,从组织设置、制度执行、阵地建设等8个方面明确36项具体指标,打造“示范党支部”20个,其中*装备公司党支部被评为“省级标准化规范化示范党支部”。三是强化阵地功能。投入200余万元升级改造党员活动室,统一配置“党旗、党徽、誓词、制度”四件套,建立“党建文化长廊”“红色书角”等特色阵地,推动支部活动从“有场所”向“有内涵”提升。

(二)严管厚爱结合,锻造过硬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着力建设“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干部人才队伍。一是选优配强“关键少数”。严格执行《条例》关于“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要求,集团及二级单位党委书记、董事长“一肩挑”比例达100%,经理层成员中党员占比85%;开展“头雁领航”工程,通过“民主推荐+组织考察+竞争上岗”方式,选拔35岁以下年轻干部42名,充实到支部书记、部门负责人岗位。二是深化党员教育管理。实施“党员先锋”培育计划,设立“党员责任区”120个、“党员示范岗”300个,开展“亮身份、比贡献”活动,推动党员在技术攻关、安全生产等一线岗位当先锋、作表率;全年发展党员120名(生产一线占比80%),处置不合格党员2名,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三是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建立“党建+人才”融合机制,依托“党员专家工作室”“劳模创新团队”,攻克技术难题28项,获得专利45项;推行“双培养”机制(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全年培养“双骨干”86名,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