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关于局机关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专题报告

浏览量:48

发布时间:2025-07-05

在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局机关干部作为政策执行的关键主体,其担当作为的精神和能力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决策部署的落实成效,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公信力。然而,当前部分机关干部存在“不担当、不作为”的现象,这一问题严重阻碍了各项事业的发展,成为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绊脚石”。深入剖析机关干部“不担当、不作为”问题,找出根源并提出有效治理对策,对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不担当、不作为”的具体表现

(一)思想层面。缺乏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部分机关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将个人利益置于公共利益之上,对工作缺乏热情和责任感。在面对复杂问题和矛盾时,首先考虑的是自身是否会承担责任,是否会影响个人仕途,而不是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在一些涉及群众利益的民生项目推进过程中,部分干部因担心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而被问责,以各种理由拖延项目进度,对群众的合理诉求视而不见,导致项目无法及时落地,群众利益受损。

(二)工作层面。消极应付,推诿扯皮。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大量“踢皮球”现象。对于职责范围内的工作,部分干部相互推诿,不愿主动承担责任。遇到问题时,不是积极协调解决,而是将问题上交或转移给其他部门。例如,在处理城市管理中的一些综合性问题时,涉及多个部门职责交叉,相关部门的干部往往互相推诿,导致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影响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此外,还有部分干部对工作敷衍塞责,满足于完成表面任务,缺乏深入调研和创新精神,工作效率低下,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三)决策层面。不敢决策,回避风险。一些机关干部在面临决策时,因害怕决策失误而承担责任,选择回避决策,或者采取“等、靠、要”的态度,等待上级指示。即使具备一定的决策权限,也不敢大胆决策,凡事都要求事事有依据、有先例,缺乏开拓创新精神。这种不敢决策、回避风险的行为,使得许多工作错失发展机遇,影响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例如,在推动地方产业升级过程中,部分干部因担心新的产业政策实施存在风险,不敢大胆尝试,导致地方产业结构调整滞后,经济发展动力不足。

(四)服务层面。漠视群众,态度冷漠。部分机关干部在服务群众过程中,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对群众的诉求缺乏耐心和热情,甚至存在故意刁难群众的情况。在办理业务时,不一次性告知群众所需材料,让群众多次跑腿;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及时回应和处理,导致群众对政府部门的满意度下降。例如,在一些基层政务服务窗口,个别工作人员态度冷漠,对群众的咨询爱答不理,严重损害了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

二、“不担当、不作为”的危害

(一)损害群众利益,影响政府公信力。机关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直接导致群众的合理诉求无法得到及时解决,利益受到损害。群众对政府部门的信任是通过干部的实际工作和服务建立起来的,当干部不能履行职责,对群众的问题置之不理时,群众就会对政府产生不满和不信任,进而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长期下去,可能会引发群众对政府政策的抵触情绪,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

(二)阻碍政策落实,影响改革发展进程。党和国家制定的各项政策需要通过机关干部的有效执行才能落地生根、发挥作用。“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无法将政策转化为实际行动,导致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变形走样,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这种现象会严重阻碍改革的推进,影响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例如,一些地方在落实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时,由于相关部门干部的不作为,未能及时出台配套政策和措施,导致当地企业创新动力不足,产业发展缓慢。

(三)破坏政治生态,影响干部队伍建设。“不担当、不作为”的行为在干部队伍中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如果这种现象得不到有效遏制,会在干部队伍中形成不良风气,破坏积极向上的政治生态。一些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的干部看到不作为的干部没有受到相应的惩罚,反而能够“平稳度日”,可能会产生心理失衡,逐渐失去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这种现象也不利于优秀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影响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

(四)加剧资源浪费,降低行政效率。“不担当、不作为”导致工作效率低下,许多工作无法按时完成,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浪费。为了推动工作,政府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增加行政成本。例如,一些项目由于干部的不作为而拖延工期,不仅增加了项目的建设成本,还可能错过最佳的发展时机,导致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无法充分发挥。

三、“不担当、不作为”的成因分析

(一)思想根源。价值观偏差与宗旨意识淡化。部分机关干部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缺乏对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一些干部受到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过于追求个人利益和物质享受,忽视了自身的职责和使命。同时,由于对党的宗旨教育和思想政治学习不够重视,导致部分干部宗旨意识淡化,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在工作中不能从群众的利益出发,而是以自我为中心。

(二)制度因素。考核监督机制不完善。当前,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干部的担当作为缺乏科学、全面的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在考核过程中,往往注重工作业绩的量化指标,而对干部的工作态度、担当精神等方面的考核不够重视,导致一些干部为了追求表面的政绩而忽视了实际工作效果。此外,监督机制不健全,对干部“不担当、不作为”行为的监督缺乏力度,存在监督盲区和漏洞。一些干部认为即使不作为也不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从而滋生了侥幸心理。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