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县教育局2025年上半年意识形态工作情况汇报

浏览量:47

发布时间:2025-07-01

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事关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县教育局党组始终将意识形态工作摆在极端重要位置,深刻把握教育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的特殊性、复杂性和敏感性,切实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的使命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 洞悉风云激荡,精准研判意识形态领域“三重挑战”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教育系统作为人才培养和思想引领的前沿阵地,面临的形势尤为严峻,主要呈现“三重挑战”交织态势:

一是“铸魂”与“侵蚀”的较量更趋隐蔽。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民粹主义、新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潮披着学术外衣、借助网络平台,以碎片化、娱乐化方式渗透传播,妄图消解青少年对主流价值的认同,侵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根基。校园并非真空地带,师生思想活跃,极易成为敌对势力渗透拉拢的重点目标,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的压力持续增大。

二是“固本”与“失衡”的矛盾依旧突出。社会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多样多变,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价值取向差异显著,社会热点问题易向校园传导、发酵。部分师生在复杂信息环境下,辨别是非、抵制错误思潮的能力有待加强;少数教师对意识形态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认识不足,存在“重业务、轻思政”的倾向;同时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意识形态防线尚未完全筑牢,育人合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是“强基”与“短板”的瓶颈亟待突破。思政课建设虽整体加强,但各学段间内容衔接不够紧密、方式方法创新不足、吸引力感染力有待提升等问题依然存在,制约着立德树人实效性的充分发挥。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与管理面临新挑战,对新媒体平台的运用能力、舆情引导处置能力需持续加强。部分基层学校党组织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认识深度不够,责任压得不实,常态化工作机制有待完善。

二、 聚焦主责主业,扎实推进重点工作“三向发力”

面对复杂形势,县教育局党组上半年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重点围绕三个方面发力,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地生根:

一是以“政治引领”为舵,深化作风建设固本培元。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作为强化政治意识、规矩意识、筑牢意识形态防线的重要抓手。一是高站位部署推进。成立工作专班,制定详细方案,层层压实主体责任,确保学习教育覆盖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二是多维度学深悟透。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引领学、“三会一课”常态学、读书班专题学、警示教育对照学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引导大家深刻认识作风建设与意识形态安全的紧密关联,自觉抵制歪风邪气,永葆清正廉洁政治本色。三是实打实查改贯通。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深入查摆在服务群众、规范权力运行、回应社会关切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清单台账,明确整改时限与责任人,推动问题真改实改,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提升教育公信力,为意识形态工作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生态。

二是以“协同育人”为纲,推进思政一体贯通融合。深刻认识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意识形态教育共同体的关键工程。一是强化顶层设计与机制保障。成立思政课一体化教研联盟,明确建设目标、任务路径与保障措施,建立集体备课、联合教研、资源共享、成果交流等常态化运行机制,打破学段壁垒。二是聚焦核心主题深化教学创新。围绕“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组织各学段教师开展主题教研与说课展示,探索将最新理论成果、国家发展战略、地方特色资源、现代信息技术等有机融入教学,着力构建“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教学内容体系,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三是加强专业引领提升育人实效。依托教研员队伍开展专题培训,深入阐释一体化的内涵实质,即目标分层递进、内容纵向衔接、方法因材施教、资源共享协同、评价贯通全程,指导教师把握学生认知规律,提升一体化教学能力。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