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县委副书记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述职报告

浏览量:64

发布时间:2025-05-18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本人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述职如下。过去一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我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决扛起政治责任,统筹推进自然资源保护与生态环保工作,努力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聚焦“管得住”,筑牢自然资源资产保护防线。一是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牵头制定《耕地保护“田长制”实施方案》,建立县乡村三级田长体系,明确432名田长职责,将耕地保护纳入乡镇年度考核,实行“一票否优”。开展“大棚房”问题专项整治“回头看”,累计清理违法占用耕地12处,恢复耕地85亩。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2.3万亩高标准农田提质改造,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8万亩以上,获评全省耕地保护先进县。二是强化森林资源管护。实施“林长制”智慧化升级,在重点林区安装红外监控探头45处,建成森林防火预警平台,实现火情30分钟内响应处置。完成造林绿化1.2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47.8%,松材线虫病疫情发生面积同比下降32%。三是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牵头开展矿山综合整治“雷霆行动”,关闭不符合环保要求矿山3家,整治历史遗留矿坑6处,复绿面积200余亩。推动绿色矿山建设,指导2家企业通过国家级绿色矿山认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率提高至85%。

(二)聚焦“治得好”,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深化水环境治理。实施“碧水保卫战”专项行动,完成12个建制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新建农村生活污水管网120公里,消除黑臭水体8处。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县级河长累计巡河136次,解决河道乱占、乱采问题23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二是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建立“空气质量监测预警+部门联动执法”机制,完成35台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淘汰老旧机动车420辆,查处扬尘污染工地15处。202X年全县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2%,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5天。三是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3%。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超9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提升至88%。

(三)聚焦“用得活”,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一是打造生态产业示范样板。牵头编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方案》,在XX镇开展GEP核算试点,完成全镇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推动“生态+文旅”融合发展,建成省级湿地公园1个、森林康养基地2处,生态旅游综合收入突破5亿元。二是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协调金融机构推出“生态贷”“碳汇贷”等绿色信贷产品,为12家企业发放贷款2.3亿元。推动全省首单林业碳汇交易落地我县,实现交易额120万元。三是构建全民参与机制。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家庭”评选,创建市级示范村15个。实施“绿色积分”制度,村民通过参与环保行动可兑换生产生活物资,累计发放积分价值80万元,群众生态保护参与度显著提升。

二、存在问题

(一)资源利用效率有待提升。一是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高,单位GDP地耗较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5%,根源在于园区准入门槛偏低,部分项目存在“圈而不建”现象。经核查,全县工业园区闲置土地达820亩,其中30%以上闲置超过2年,反映出土地利用全过程监管机制存在漏洞,项目履约保证金制度执行不严,导致土地资源浪费。二是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偏低,尾矿、废石年产生量达300万吨,资源化利用不足30%,主要受制于选矿技术落后,缺乏精深加工产业链支撑。调研发现,70%以上矿山企业仍采用传统选矿工艺,尾矿中有价元素回收率不足20%,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缺乏政策激励和资金扶持。三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压力较大,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仅65%,偏远山区随意丢弃率高达35%,暴露出农村环保基础设施薄弱,农户环保意识淡薄。实地走访发现,40%的行政村未设置专用回收点,现有回收站缺乏防渗防漏措施,形成二次污染隐患。

(二)环保基础设施存在短板。一是乡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不稳定,雨污分流不彻底,导致雨季污水溢流频发。监测数据显示,12个建制镇污水处理厂进水COD浓度均值仅85mg/L,远低于设计值,反映管网“晒太阳”问题突出。究其原因,在于工程建设重“面子”轻“里子”,部分管网存在错接、漏接、塌陷问题,运维资金缺口达30%,专业技术人员匮乏。二是垃圾分类处置体系不健全,全县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不足40%,厨余垃圾处理能力仅占产生量的30%,根源在于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全链条未打通。调研发现,居民分类准确率不足50%,分类运输车辆配备率仅65%,终端处理设施存在“吃不饱”与“吃不下”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三是生态监测网络有待完善,重点流域、重点企业在线监测设备覆盖率不足60%,数据实时共享机制尚未建立,导致污染溯源难、执法响应慢。技术评估显示,现有监测点位密度不足标准要求的40%,部分设备老化率超50%,数据传输断点率达18%,难以支撑精准治污需求。

(三)监管执法力度仍需加强。一是部门协同机制不顺畅,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部门存在信息壁垒,联合执法频次偏低。202X年部门间联合执法仅开展4次,不足年度计划的30%,根源在于数据共享平台未贯通,案件移交、证据互认等协作机制不健全,导致“都管都不管”的监管盲区。二是基层执法力量薄弱,乡镇环保所平均在编人员不足2人,且60%以上为兼职,执法装备仅配备基本防护用品,缺乏快速检测、应急处置等专业设备,难以满足日常监管需求。三是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部分企业存在“重经济效益、轻环保投入”思想,偷排漏排现象时有发生。202X年查处环境违法案件中,主观恶意违法占比达45%,反映出企业环保信用评价、黑名单制度等约束机制未真正落地,违法成本远低于守法成本。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坚持规划引领,优化空间布局。一是加快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5-2035)》,成立由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发改等部门组成的专项领导小组,开展3轮次乡镇调研和2场专家论证会,科学划定“三区三线”,将全县85%的永久基本农田、90%的生态保护红线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系统。二是实施“多规合一”改革,整合环保、林业、水利等8个部门专项规划,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开发规划符合性智能审查模块,实现项目选址与15项管控要求自动比对。三是开展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联合第三方技术团队,采用遥感监测与实地核查结合方式,完成全域土地、矿产、森林、水资源资产实物量统计,同步引入GEP核算体系评估生态价值,建立“实物量+价值量”双账本,为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提供量化依据,相关经验获自然资源部推广。

(二)环保基础设施存在短板。一是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投资1.2亿元实施XX河流域生态廊道建设,采用“植被缓冲带+生态湿地”模式治理河道18公里,在废弃矿山修复中引入“基材喷播+植生袋”技术,完成5处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种植耐贫瘠植被12万株。二是深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在3个乡镇试点“种养结合”循环模式,建设生态拦截沟渠20公里,配套农田退水循环利用系统,组织农业技术培训12场次,覆盖种植大户400余户,推动化肥农药使用量较上年减少2.8%。三是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乡镇垃圾中转站3座,配备压缩式转运车8辆,改造农村污水管网150公里,采用“微动力+人工湿地”工艺建设15处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建立“乡镇自查+部门抽查+第三方巡查”长效管护机制,确保202X年底前实现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率100%。

(三)强化制度保障,构建长效机制。一是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建立跨区域横向生态补偿试点,将补偿资金与水质改善、森林覆盖率等指标挂钩。二是健全执法监管体系,推行“环保管家”第三方服务模式,建立“网格化+智能化”监管平台,实现重点污染源24小时在线监控。三是加强宣传教育,开展“生态文明进校园”“绿色企业创建”等活动,选树生态环保先进典型,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各位领导、同志们,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我将以本次述职为新起点,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推动我县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