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86
发布时间:2025-10-30
同志们:
今天,我们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集团提质增效工作部署会。会议的主题十分明确,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旗帜鲜明地树立“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鲜明导向,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生产经营、提质增效工作进行再聚焦、再动员、再部署。刚才,*同志通报了9月份集团经营指标情况,以及8月份全省能源系统和集团内部经营现金流的排名情况,有成绩值得肯定,但更有问题引人深思,充分说明了召开这次会议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战略重组进入纵深推进、融合发展迈向全新阶段的关键节点,召开这样一次会议,就是要引领带动集团全体干部职工,把思想和行动更好统一到省委、省政府赋予集团的“四大功能定位”和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光荣使命上来,以决战姿态,奋力冲刺四季度,确保全面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推动集团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把握提质增效是衡量战略重组成败的核心标尺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其天然属性决定了必须承担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其中,把经济责任摆在首位,本质就是要通过企业自身的提质增效、做强做优做大,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为践行政治担当、履行社会使命注入源源不断的持久动力。省委、省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能源企业战略重组,目的就是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增强实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新集团要想不负重托,成功实现这一宏伟蓝图,核心关键是什么?就是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抓不住这个关键,就抓不住省委、省政府推进重组融合的根本战略意图。可以说,质量效益就是新集团生存发展的“生命线”,是衡量重组成败的“试金石”,更是检验各级领导干部能力作风的“度量衡”。新征程上,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市场有利还是不利,只要我们始终树牢“以质量效益为中心”这一鲜明价值导向,发展的方向就不会偏,推进的工作就不会乱,前进的脚步就不会停。集团上下,特别是各单位的党政一把手,必须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提质增效的极端重要性,把“以质量效益为中心”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根本理念与核心原则,将其固化于心、融入企业文化,外化于行、贯穿管理制度,真正形成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自觉,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绝不能有丝毫动摇。
二、把准市场规律,清醒认识提质增效是应对复杂变局的必然选择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深刻变革的时代,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持续上升。企业上项目、抓经营,只有遵循“供需配”的市场规律,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以市场新趋势、新需求牵引新供给,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行稳致远。从煤炭行业来看,2025年第四季度的市场形势依然严峻。一方面,受宏观经济、基建投资增速等因素影响,钢铁、建材等传统耗煤行业需求增长可能放缓,对需求端构成一定压力。另一方面,“双碳”目标下的能源结构转型是大势所趋,光伏、风电等新能源的快速发展正在加速替代传统化石能源,长期来看将对煤炭消费形成刚性约束。同时,煤炭行业自身也面临供需失衡与阶段性产能过剩的风险。有市场分析预测,尽管存在季节性需求支撑,但动力煤价格中枢可能维持在750元/吨左右的水平,价格波动将成为常态。这意味着,过去那种依靠市场行情普涨、单纯依靠扩大规模就能实现增长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从化工板块来看,同样面临着市场竞争加剧、环保约束趋紧、产业链价值链亟待提升等多重挑战。过去那种“有什么卖什么”的生产导向,正在被“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的需求导向所取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持续巩固提升现有产业优势,深度耦合市场需求尤其是终端消费需求,下大力气聚力破解产业体系中“没有的”要加快布局、“不多的”要扩大规模、“不好的”要优化升级等短板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市场竞争的话语权和主动权。面对这样的内外部环境,等不是办法,退没有出路。唯一的选择就是向管理要效益、向创新要动力、向改革要活力,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集约化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提质增效,就是我们穿越周期、赢得未来的制胜法宝。
三、聚焦重点任务,以超常举措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提质增效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目标明确、路径清晰、措施有力。第四季度是全年工作的收官阶段,也是为明年工作打下基础的关键时期。集团上下必须拿出“跳起来摘桃子”的拼劲和“涉险滩、啃硬骨头”的勇气,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第一,要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全力冲刺年度经营目标。对于竞争类企业而言,有三条线必须牢牢守住:经营性现金流为正是“生死线”,实现盈利是“生存线”,营收利润率超过行业平均水平是“健康线”。近期,集团党委经过反复研究,已经明确了第四季度的经营目标任务,其中特别突出了经营性现金流的目标。从上半年的情况看,集团实现收入约788亿元,归母利润2.4亿元为完成全年营业收入1800亿元、利润26亿元的奋斗目标打下了一定基础。但要清醒看到,完成全年任务,特别是收入指标,下半年的压力依然巨大。各单位必须把完成目标任务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层层分解指标,压实责任链条,重点在“优、开、增、降”四个字上做好文章。一要做好“优化”的文章。核心是加强工艺优化和系统优化。要打破单位、部门、专业之间的壁垒,牢固树立全集团“一盘棋”思想,站位全局算大账、算整体账、算长远账,坚决杜绝“各扫门前雪”的本位主义。要通过系统优化,最大限度减少重复投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二要做好“开源”的文章。要鼓励盈利单位担重任、利润大户挑大梁。对于目前暂时亏损或经营困难的企业,更要坚定信心,不等不靠,主动作为,深挖潜力,尽快扭转不利局面,努力减亏控亏。要形成抓两头、带中间的良好局面,全面提升集团的整体盈利能力。三要做好“增值”的文章。要眼睛向内,苦练内功,在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上下功夫。煤炭产业要提升精煤回收率,发展精细化工;化工产业要延伸产业链条,向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方向迈进,依靠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赢得市场青睐,开辟新的盈利空间。四要做好“降本”的文章。要将“过紧日子”的思想贯穿于经营管理全过程,成为一种常态、一种习惯、一种文化。要强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管控,积极对标行业先进,把降成本的压力传递到每个岗位、每名职工,贯穿于设计、采购、生产、销售、管理等各领域全过程,真正做到“针尖上削铁,毫厘上抠金”。
第二,要以创新突破的锐气,持续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发展动力决定发展后劲。面对外部压力与自身短板,必须把增强内生动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要加快提升创新驱动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科技创新作为提质增效的根本支撑,围绕安全、高效、绿色、智能方向,加大研发投入。煤炭板块要加快推进智能化矿山建设,提升单产单进水平,力争在智能开采、灾害防治等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新突破。化工板块要瞄准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前瞻性技术布局,打造更多“杀手锏”技术和拳头产品。二要加快提升改革牵引力。改革是破解发展难题的关键一招。要以更大力度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聚焦影响效率效益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机制障碍,敢于动真碰硬。要持续优化管控模式,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充分激发各级子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三要加快锻强开放支撑力。要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和胸怀,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要加强与国内外先进企业的战略合作,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端人才。要积极开拓“一带一路”等国际市场,提升集团的国际化经营水平和品牌影响力,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配置资源、拓展空间。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