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57
发布时间:2025-10-26
同志们: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科学谋划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蓝图,对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纪检监察机关作为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力量,必须深刻把握全会的政治内涵和实践要求,找准服务保障大局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以精准有力的监督执纪执法,推动全会精神在本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下面,我结合学习思考和工作实际,谈五个方面的认识和举措。
一、凝心铸魂筑牢自我革命思想根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推进党的自我革命,首先要筑牢思想根基。纪检监察机关必须把思想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理论清醒保证政治坚定,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一是深化理论武装。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结合起来,纳入中心组学习、干部培训的重点内容,通过领导领学、专题研讨、实地研学等多种形式,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不是停留在记概念、背要点,而是要真正学深悟透,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推动工作的举措、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坚定政治立场。纪检监察工作的政治属性决定了必须始终坚守正确政治立场。要通过学习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融入监督执纪执法全过程。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上不折不扣,确保纪检监察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成为捍卫党的领导和人民利益的坚强力量。三是强化使命担当。全会赋予了纪检监察机关新的使命任务。要通过深入学习,深刻认识纪检监察机关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护航中国式现代化中的职责使命,摒弃“松口气、歇歇脚”的懈怠思想,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履职尽责的担当,面对歪风邪气敢于斗争,面对腐败问题坚决查处,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二、精准发力,提升政治监督质效
政治监督是纪检监察机关的核心职责,必须紧紧围绕全会部署,找准监督重点,创新监督方式,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一是聚焦中心任务。监督的精准性来源于对中心任务的准确把握。要围绕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重点任务,结合本地实际,梳理形成政治监督重点清单,聚焦高质量发展、民生保障、改革攻坚等关键领域,开展专项监督。对贯彻落实中存在的敷衍塞责、消极应付等问题,及时约谈提醒、督促整改,推动各级党组织把全会部署转化为具体工作成效。二是创新监督方式。新时代的监督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守正创新。要打破传统监督模式,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搭建监督平台,实现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精准画像和动态监控。通过“嵌入式”监督、“蹲点式”调研等方式,深入一线发现问题,避免监督“浮在表面”。建立健全监督台账,实行销号管理,确保监督事项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三是强化结果运用。监督的成效最终体现在结果运用上。要建立政治监督反馈机制,对监督发现的问题及时向被监督单位反馈,提出整改建议。把政治监督结果与干部考核、评优评先、选拔任用挂钩,对贯彻落实有力、成效显著的予以肯定,对落实不力、问题突出的严肃追责问责,形成“监督—整改—提升”的闭环,推动政治监督从“纸上”落到“实处”。
三、风腐同治,深化正风肃纪反腐
全会明确要求健全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同查同治机制,这为我们深化正风肃纪反腐提供了重要遵循。必须坚持风腐一体查、一体治,不断提升治理效能。一是从严纠治“四风”。作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必须持之以恒抓下去。要锲而不舍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查加重基层负担、漠视群众利益等问题。紧盯节假日等重要节点,严查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对顶风违纪行为从严查处、通报曝光,持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二是深化腐败治理。腐败是党执政的最大风险,必须坚决铲除。聚焦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领域和行业,如工程建设、国企国资、金融等,深挖彻查腐败案件。坚持“一案双查”,既查处当事人,又追究相关领导责任。对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问题深入研究,找准破解之策,确保惩治腐败无死角、全覆盖,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三是注重系统施治。正风肃纪反腐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在查处案件的同时,注重分析案件背后的制度漏洞、监管缺失等深层次原因,精准制发纪检监察建议,督促相关单位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开展以案促改、以案促治,通过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参观廉政教育基地等方式,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实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效果。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