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在县2025年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浏览量:83

发布时间:2025-10-21

同志们:

今天,我们汇聚一堂,召开这次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正当其时,意义重大。会议旨在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文化思想及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精准锚定中央赋予**自治区的“五大战略定位”,立足我县文旅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集思广益,共谋良策,为推动**县全域旅游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深度转型凝聚共识、汇聚合力。刚才,来自各行各业的代表,以及相关乡镇、县直单位的负责同志都作了很好的发言,围绕拓展客源市场、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等关键问题,提出了23条具体且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充分体现了大家对**发展的深切责任感和使命感。会议还实事求是地通报了当前我县文旅领域存在的短板与问题,这既是对工作的检视,也为下一步精准发力、实现差异化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操作指引。

近年来,我县的旅游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根据统计数据,2023年,全县接待国内旅游人数达到295.27万人次,同比增长93.85%;旅游总收入实现14.91亿元,增长94.65%,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进入2024年,这一增长势头得以延续,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预计达到350.66万人次,同比增长18.8%;旅游总收入预计实现17.22亿元,增长15.5%。这些数字背后,凝结着全县上下的辛勤汗水与不懈努力,标志着我县的旅游产业已经站上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然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地认识到,量的增长并不完全等同于质的飞跃。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全面到来,游客的需求正在从传统的观光游览向深度体验、文化感知和品质享受转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任务上来,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推动全县文旅产业实现内涵式增长。下面,结合大家的发言和我的思考,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战略站位,深刻把握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内涵

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不是一个孤立的产业发展问题,而是关系全县发展全局的战略性抉择。必须从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来审视和谋划这项工作。

(一)这是贯彻落实中央赋予**“五大战略定位”的生动实践。中央明确提出,要将**打造成“**黄金通道和向*开放的桥头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全国优质农牧产品重要供给基地”以及“维护国家地缘安全的战略屏障”。这五大定位,为**的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也为我县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发展高质量的全域旅游,与这五大定位紧密相连、互为支撑。打造“桥头堡”和“战略支点”,不仅仅是物流和商流的贯通,更是人流、信息流和文化流的交汇。一个充满魅力、服务优良、文化彰显的旅游目的地,能够极大地增强区域吸引力和辐射力,使**县成为这条“黄金通道”上熠熠生辉的璀璨明珠。同时,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能够有效拉动内需、促进消费,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一环。而我县作为“全国优质农牧产品重要供给基地”的一部分,我们的**长绒棉、**特产等特色物产,完全可以通过“旅游+农业”的深度融合,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和经济优势,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品味**、带走**,从而实现产业的多元增值。在一个安全稳定的战略屏障之下,繁荣的文旅经济更是社会和谐、民心凝聚的“黏合剂”。

(二)这是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我县的经济结构存在一定的路径依赖。发展全域旅游,能够有效促进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催生新业态、新模式,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能。旅游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强大带动效应,能够直接和间接带动住宿、餐饮、交通、零售、文创等多个行业的发展,创造大量就业岗位,特别是为城乡居民提供灵活多样的就业机会。更重要的是,高质量的旅游发展追求的是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它要求我们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将绿水青山、田园风光、大漠胡杨这些宝贵的生态资源转化为永续利用的发展资本,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得益彰的康庄大道。

(三)这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增强文化自信的内在需要。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也是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方式。发展全域旅游,不仅是为外地游客提供优质体验,更是为了提升本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幸福指数。通过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主客共享,让全县人民在优美的环境中生活,享受更高品质的公共服务。同时,深度挖掘和活化利用我县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特别是以“**故里”为代表的地域文化品牌,能够让本地群众在耳濡目染中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让外来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从而坚定文化自信。

二、坚持问题导向,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精准破解发展瓶颈

成绩要肯定,但问题更要正视。刚才通报的情况和各位代表的发言,都指出了当前我县文旅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和弱项。这些问题,是制约我们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拦路虎”和“绊脚石”,必须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和精准施策的智慧,逐一破解。

一是基础设施的“欠账”依然存在。虽然近年来投入巨大,但对标一流旅游目的地的标准,我们的“硬件”还有差距。比如,全县旅游指引标识系统尚不完善、不够规范,游客的“第一眼”体验有待提升;部分景区景点与主干道之间的“最后一公里”还不够顺畅;旅游旺季的停车、住宿、餐饮等接待能力面临考验。特别是城市建设中的一些短板,如集中供热管网的覆盖范围,不仅影响市民生活,也间接影响了冬季旅游的舒适度。

二是产品业态的“内涵”亟待丰富。目前,我们的旅游产品仍以观光型为主,体验型、度假型、康养型产品供给不足。文化挖掘的深度不够,未能将丰富的文化资源充分转化为具有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文旅产品。特色餐饮虽有亮点,但品牌化、标准化程度不高,存在一定程度的同质化倾向。在文创产品开发上,思路还不够开阔,能够代表**文化、让游客爱不释手并愿意消费的“拳头产品”不多。

三是服务质量的“软件”参差不齐。服务是旅游的灵魂。当前,全县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与游客日益增长的期望值之间还存在差距。部分服务人员专业技能不强、服务意识淡薄,缺乏标准化的服务流程和人性化的服务关怀。行业监管和服务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个别经营主体存在食品卫生安全隐患、价格不规范等问题,这些“微小”的瑕疵,都可能对**的整体旅游形象造成“巨大”的损害。

四是人才队伍的“支撑”尚显薄弱。旅游业是人的事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当前,我们面临着结构性的用工短缺,特别是在酒店管理、专业厨师、金牌导游等领域。人才的培养、引进和留用机制还不健全,本地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的对接不够紧密,导致人才供给与产业发展的需求脱节。

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全县各级各部门、各文旅企业,都要主动认领问题,深刻剖析根源,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推动工作提质增效的过程。

三、强化系统思维,以协同联动的合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单打独斗。必须牢固树立“全县一盘棋”的思想,统筹推进、协同发力,做好“规划、建设、管理、服务、营销”五篇文章,构建起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