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51
发布时间:2025-10-20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党组(扩大)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和*区委的最新部署要求,总结我局前一阶段学习教育的成效,并对下一阶段如何常态化、长效化推进作风建设进行全面部署。今天的会议,既是一次思想上的再统一、认识上的再深化,更是一次行动上的再动员、责任上的再压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回顾过去,深刻认识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持久战。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全局上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市场监管、守护安全底线等方面,付出巨大努力,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一支作风过硬、能打硬仗的干部队伍。根据统计,仅在2024年,我局在食品安全监管领域,就完成了对各类食品经营者的高频次检查,达到36770户次,有效保障了辖区内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在药品与化妆品安全监管方面,我们对药品零售企业的检查达到2275家次,并创新性地组织行业专家对280家零售药店开展风险评估,监管的专业性和精细化水平显著提升。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全年处理的投诉举报总量高达335691件,其中涉及“四大安全”领域的投诉举报就有48736件,我们用实际行动回应了民生关切。在深化改革、服务发展方面,我们大力推进“一业一证”改革,截至2024年底,累计核发行业综合许可证12354张,占同期全区的88.99%,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得到有效实施,抽查各类经营主体10488户次,在提升监管效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了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这些数据背后,是每一位市场监管干部的辛勤汗水和无私奉献,是良好工作作风的直接体现。
然而,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对标*区作为“引领区”建设的更高要求,对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我们的作风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少数干部思想认识有偏差,认为作风建设是“一阵风”,存在“歇歇脚、松口气”的懈怠思想;个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依然存在,文件多、会议多、检查多的现象未能根除,基层负担依然较重;一些干部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不足,“等、靠、要”思想和“多做多错、少做少错”的心态还在作祟;服务意识和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面对企业和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有时还存在流程烦琐、响应不及时、解决不彻底的情况。这些问题虽然是局部现象,但其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它侵蚀的是我们队伍的战斗力,损害的是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关系到我们能否在新征程上行稳致远。因此,必须深刻认识到,加强作风建设不是一道可有可无的“附加题”,而是一道关乎事业成败的“必答题”。它是我们履行好市场监管核心职能的根本保障,是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卫生铁军”的内在要求,更是我们服务和保障*“引领区”建设的重大政治责任。我们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决心和毅力,把作风建设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二、聚焦当下,精准把握作风建设的核心任务
加强作风建设,不能空喊口号,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路径。根据局党组的研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局的作风建设要紧紧围绕以下三个方面靶向发力、纵深推进。
第一,筑牢思想根基,点燃干事创业的“精神引擎”。作风问题,根源在于思想问题。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要把加强理论武装作为作风建设的“第一粒扣子”。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的学习机制。学习不能停留在“读过了”“学过了”,关键要入脑入心、见行见效。要深刻领会其中关于市场监管、食品药品安全、高质量发展等重要论述,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要把学习的落脚点始终放在提升履职尽责的效能上。通过学习,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明确我们“为何而干”;要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搞清楚我们“为谁服务”;要进一步激发担当精神,想明白我们“该怎么干”。要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破除“守摊子”的惰性思维,树立“闯新路”的开拓意识;破除“按部就班”的路径依赖,树立“改革创新”的攻坚锐气;破除“自我设限”的畏难情绪,树立“勇当尖兵”的奋斗姿态。只有思想上的“总开关”拧紧了,理想信念的“压舱石”稳固了,我们的队伍才能在任何时候都保持方向不偏、动力不减,才能真正把作风建设的成果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第二,突出靶向发力,打赢常态长效的“持久硬仗”。作风建设不能搞“大水漫灌”,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实施精准“滴灌”。要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持之以恒正风肃纪。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对“四风”问题露头就打、寸步不让,特别是要紧盯隐形变异的新动向,坚决防止反弹回潮。打赢持久仗,关键在于处理好“当下改”和“长久立”的关系。一方面,要聚焦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问题清单、整改清单、责任清单,明确整改时限,实行销号管理,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比如,针对基层反映的文山会海、过度留痕等问题,机关处室要带头精简,切实为基层减负;针对窗口服务效能问题,要进一步优化流程、压缩时限,提升群众和企业的满意度;针对监管执法中的不规范行为,要加大督查和问责力度,维护执法的严肃性和公信力。另一方面,更要着眼长远,从制度层面堵漏洞、划边界,构建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要对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一次全面梳理,看看哪些已经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需要修订完善;哪些领域还存在制度空白,需要抓紧建立。要把制度的“笼子”扎得更紧更密,让制度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要强化制度执行力,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决不能让制度成为“稻草人”和“橡皮筋”,真正实现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推动作风建设从“被动应对”向“主动塑造”转变,从“治标”向“标本兼治”深化。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