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在2025年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暨民营企业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浏览量:83

发布时间:2025-10-17

企业家朋友们,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再次与各位企业家朋友齐聚一堂,共商发展大计,共解发展难题。昨天,我们听取了部分企业家的心声,现场交办了一批诉求建议。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座谈会,既是一次“回头看”,检验我们前期工作的成效,更是一次“向前走”,凝聚政企同心、共谋未来的强大合力。大家的发言有思考、有见地、有期盼,饱含着对*发展的深厚感情和责任担当,我们听了很受启发、深受触动。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长期以来为*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全市民营企业家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民营经济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家是*最为宝贵的财富。回顾*的发展历程,每一项重大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民营经济的强力支撑;每一次转型升级的突破,都凝聚着广大民营企业家的智慧和汗水。面对近年来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多重超预期因素的冲击,广大民营企业家坚守实业、深耕主业,展现出了非凡的韧性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这是*发展的底气所在、信心所在、希望所在。截至2025年上半年,我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数量已突破18万户,同比增长7.2%;累计注册资本总额超过6500亿元,同比增长9.5%。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超过55%的税收收入、62%的地区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和85%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岗位。这一组组鲜活的数据,充分印证了民营经济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盘和主动力。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部分企业依然面临市场需求不振、融资成本偏高、要素保障趋紧等现实困难。这些问题,既是企业发展的“绊脚石”,也是我们政府服务的“试金石”。优化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服务企业发展,永远在路上。

一、回顾过去,以刀刃向内的改革魄力夯实发展根基

营商环境是生产力,更是竞争力。自上次座谈会以来,我们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推出并实施了营商环境改革2.0版本,推出43条硬核举措,全力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

(一)聚焦流程再造,审批服务的“速度”与“温度”并行。政务服务的效率,直接决定了企业发展的速度。我们对标国内一流标准,以系统性重塑的决心推动审批流程革命。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将企业开办全流程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以内,实现“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次办结”。针对产业项目落地周期长的痛点,我们全面推行“拿地即开工”“六证同发”等创新模式,将一般性企业投资项目从立项到取得施工许可的审批时限压减至40个工作日以内,比改革前缩短了近60%。不仅追求速度,更注重服务温度。我们建立了重点项目“首席服务官”制度,为企业提供从项目洽谈到投产达效的全生命周期“一对一”管家式服务。今年以来,已通过该机制协调解决各类问题超过300项,保障了*重工、*新材料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推进。

(二)聚焦数字赋能,政务办理的“线上”与“线下”融合。我们顺应数字化变革浪潮,建成了全市统一的“*”智慧政务平台,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易办”转变。目前,全市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8%,全程网办率超过90%,“不见面审批”已成为常态。特别是在政策兑现方面,我们着力破解“企业找政策难、政策落地难”问题,创新打造了“免申即享”服务模式。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匹配符合条件的企业,变“企业申报”为“政府智配”,实现政策资金“无感直达”。截至今年8月底,通过该平台已为超过3800家企业兑现各类扶持资金4.7亿元,平均兑现时间缩短了80%以上,让企业真正感受到了政策的“及时雨”和政府的“暖心办”。

(三)聚焦监管创新,执法检查的“力度”与“精度”兼备。一个好的营商环境,既要放得活,也要管得好。我们深刻理解企业对于稳定经营环境的期盼,在监管领域大力推行“综合查一次”改革。整合市场监管、税务、应急、环保等多个部门的涉企检查事项,实行“一次检查、全面体检、结果互认”。今年以来,全市涉企联合检查覆盖率已达70%,有效减少了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同时,我们积极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对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做到“无事不扰”;对失信主体,则依法依规加大监管力度,实现“利剑高悬”。通过这种差异化、精准化的监管,既保证了监管的力度,又体现了执法的温度,让守法诚信经营者轻装上阵、安心发展。

(四)聚焦要素保障,纾困解难的“广度”与“深度”并重。企业发展离不开阳光雨露。我们千方百计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要素保障。在破解融资难题上,设立了首期5亿元的中小企业应急转贷基金,与多家银行合作推出“政采贷”“科创贷”等金融产品,上半年帮助民营企业获得新增贷款超过120亿元。在人才引育上,出台了“人才新政二十条”,在安家补贴、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今年已成功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超过500名。在法律服务上,*法院开辟了涉企案件“绿色通道”,平均审理周期缩短了15天;*司法局建立了覆盖全市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民营企业提供“一站式”法律咨询和纠纷调解服务。这些举措,虽然不能说已经尽善尽美,但体现了我们与企业风雨同舟、共克时艰的坚定决心。

二、面向未来,以矢志不渝的坚定行动共创崭新篇章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更需努力。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质生产力正在加速形成,这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深刻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下一步,我们将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更优的服务,与广大企业家一道,共同谱写*市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一)必须深化思想转变,构建“一心同功”的政企共同体。正确的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全市各级干部要深刻认识到,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大局。必须彻底破除“官本位”思想,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城市形象”的意识。要真正把企业家当作“自家人”,把企业的事当作“自家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亲”就是要坦荡真诚同企业家接触、交往,主动靠前服务,真心实意为企业排忧解难,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清”就是要清白纯洁,守住底线、不越红线。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在坚持现有座谈会制度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企业家早餐会”“政企恳谈下午茶”等更具灵活性、更富人情味的交流形式,让沟通“零距离”,让服务“心贴心”。同时,要加大对破坏营商环境行为的查处力度,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干部严肃问责,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

(二)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打造“一触即应”的服务响应链。企业的痛点、难点、堵点,就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要让企业反映问题有渠道、解决问题有效率。我们将全面推广“接诉即办”平台和企业服务二维码,让企业遇到任何问题,可以随时随地“扫码反映、一键直达”。对于企业反映的每一个问题,都要建立闭环管理机制,确保“受理-派单-办理-反馈-回访”全流程可追溯、可督办、可评价。对企业集中反映的共性问题,要深入剖析根源,从个案解决上升到制度性安排,实现“解决一个问题、完善一套制度”。我们将持续深化领导干部包联企业制度,变“企业上门”为“干部下沉”,主动深入生产一线,现场办公、现场解决。定下一个硬指标,对于企业反映的常规问题,必须在3个工作日内给予明确答复;对于复杂问题,在7个工作日内必须拿出解决方案,切实提升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