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49
发布时间:2025-10-03
各位学员、同志们: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见证本期干部培训班的圆满结业。这次培训是市委组织部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干部队伍能力素质的关键环节。在为期数周的学习中,大家以饱满的热情、严谨的态度投入其中,系统掌握了理论知识,深入交流了实践经验,展现了新时代干部的良好风貌。在此,我代表市委组织部,向顺利完成学业的全体学员表示热烈祝贺!向为培训付出辛勤努力的授课老师、工作人员致以诚挚感谢!
结业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当前,我们正处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干部的能力素质直接关系到事业成败。因此,我们需要以这次培训为契机,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在各自的岗位上书写新的篇章。借此机会,我想与大家分享三点体会和期望。
一、以“归零心态”重整行装,在终身学习中锤炼过硬本领
本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党的创新理论解读,也有基层治理案例分析;既有领导能力提升课程,也有突发事件应对演练。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短暂的集中培训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更不能一劳永逸。面对知识更新加速、技术迭代频繁的现实,干部必须始终保持“空杯心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
要向书本学,筑牢理论根基。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当前,一些干部存在“本领恐慌”,根源在于理论功底不扎实。例如,在推动乡村振兴时,如果不能准确把握共同富裕的内涵,就可能陷入“平均主义”误区;在处理信访矛盾时,如果不熟悉相关政策法规,就可能激化矛盾。因此,大家要持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特别是要结合工作实际,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要向实践学,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本次培训中,我们组织了实地考察、模拟演练等活动,很多学员反映“收获很大”。但真正的实践课堂在基层、在一线。大家回到岗位后,要主动投身急难险重任务,在招商引资中学习经济规律,在社区治理中掌握群众工作方法,在信访调解中锻炼应急处突能力。例如,某街道干部通过长期蹲点调研,总结出“三步工作法”(先听诉求、再析症结、后定方案),有效化解了多年积压的拆迁纠纷,这就是实践智慧的生动体现。
要向群众学,厚植为民情怀。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在培训期间,我们邀请了基层干部代表分享经验,很多故事令人感动:有的村支书为了引进产业,连续三个月吃住在村里;有的社区工作者为解决老人就餐难题,跑遍了周边所有养老机构。这些鲜活案例告诉我们,只有走进群众、依靠群众,才能找到破解难题的“金钥匙”。大家要始终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在为民服务中实现人生价值。
二、以“奋斗姿态”担当作为,在攻坚克难中展现干部风采
干部,“干”字当先。当前,我市正处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无论是推动产业创新、优化营商环境,还是促进共同富裕、提升城市品质,都需要大批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通过这次培训,大家的理论水平提升了,但更要看到,能力最终要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在效果中。
要敢于“啃硬骨头”。改革发展从来不会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各种矛盾和阻力。例如,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时,可能面临居民意见不统一、资金缺口大等问题;在落实“双减”政策时,可能需要协调学校、家长、培训机构等多方利益。面对这些难题,不能“绕道走”“踢皮球”,而要像“啄木鸟”一样,直面问题、精准施策。某区在推进垃圾分类时,通过建立“红黑榜”、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仅用三个月就实现了居民参与率从30%到85%的跨越,这就是主动担当的典范。
要善于“弹钢琴”。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既要统筹兼顾,又要突出重点。例如,在乡村振兴中,既要发展产业,又要保护生态;既要改善硬件,又要提升软件。这就要求大家学会“十个指头弹钢琴”,分清轻重缓急,抓住主要矛盾。某镇在推进文旅融合时,开发工作始终遵循科学规划,先保护传统村落风貌,再引入市场主体,最终实现了“保护与发展”双赢,这就是科学方法的成功实践。
要勇于“创一流”。标准决定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在培训期间,我们参观了先进地区的经验展,很多学员感慨“差距就是动力”。例如,某地通过“数字政府”建设,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5天;某社区通过“时间银行”模式,调动了志愿者参与积极性。这些创新案例启示我们,不能满足于“差不多”“过得去”,而要树立“争第一、创唯一”的意识,在比较中找差距,在创新中求突破。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