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81
发布时间:2025-09-28
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镇学区2025年秋季校园食品安全工作培训会议,这既是一次专业知识的“充电赋能”,更是一次工作责任的“加压明责”。首先,我代表*镇学区党委,向莅临指导的*镇长、*所长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向辛勤工作在学区食品安全战线上的各位负责人、管理人员和从业同志们,致以诚挚的问候!校园食品安全,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期盼,一头系着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这既是必须坚决守住的民生底线,也是不容有失的政治红线。刚才,市场监督管理所的*所长结合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我们作了非常专业、极具操作性的专题培训,内容详实,指导具体,大家要认真领会,深入消化。稍后,*镇长还将为我们作重要讲话,为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指明方向、提出要求,我们一定要不折不扣地抓好贯彻落实。借此机会,结合学区当前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的实际情况,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正视问题,深刻把握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场监督管理所的专业指导下,在学区各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学区校园食品安全工作总体态势平稳向好。我们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如《*镇中心*食堂食材采购验收制度》等,定期组织开展各类培训和应急演练,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应急处置能力。各中小学、幼儿园的主体责任意识普遍增强,硬件设施持续改善,“明厨亮灶”覆盖率稳步提升,基本构建起了覆盖全流程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为广大师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在座每一位同志的心血和汗水,值得充分肯定。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成绩属于过去,风险就在眼前。校园食品安全工作只有“零风险”和“百分百”,任何一丝一毫的疏忽和懈怠,都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我们必须用最审慎的态度审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根据我们2024年度以及2025年上半年开展的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督查情况,一些深层次、顽固性的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我在这里不点名,但希望相关单位能对号入座,深刻反思。一是责任压力传导存在“衰减”现象。有的单位“校长(园长)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没有完全压实,停留在“会上讲、纸上写”,对食品安全工作的投入和关注度不够,存在“重教学、轻后勤”的思想偏差。食品安全总监和安全员的职责边界不清,日常管理“宽、松、软”,没有真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闭环。二是过程管理精细化水平有待“提升”。从检查情况看,问题主要集中在过程环节。比如,原料采购索证索票不齐全,台账记录不规范、不及时;食品储存生熟混放、标识不清,未能严格按照温度要求存放;加工操作流程不规范,清洗消毒记录不完整,食品留样不标准等问题屡有发现。这些看似“小问题”的背后,恰恰是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的“大隐患”。据不完全统计,在2024年的检查中,我们累计发现各类问题隐患超过120处,其中约35%与台账记录和索证索票有关,40%与操作过程不规范有关,虽然均已要求现场整改或限期整改,但这足以敲响警钟。三是风险防范前瞻性意识需要“强化”。部分从业人员对新标准、新规范学习不够,对新型食品安全风险认知不足,依然沿用老经验、老办法办事。对于预防诺如病毒、防范食源性疾病等重点工作,应急预案虽然有,但演练不足,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强,风险防范的主动性、前瞻性亟待加强。同志们,这些问题绝非危言耸听。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校园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安宁,更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今年以来,从国家到地方,对校园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国务院食安办、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育部更是专门出台了《中小学校长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应知应会20条》。这些政策文件释放出的强烈信号就是: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将越来越严、标准将越来越高、追责将越来越重。我们必须站在讲政治、保民生、促发展的高度,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明确标准,狠抓落实,全面提升校园食品安全精细化管理水平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提升校园食品安全水平,关键在于把各项标准和制度不折不扣地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我们必须以此次培训为新的起点,对照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全面推进校园食品安全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和标准化。
第一,要以“校长负责制”为核心,构建最严密的责任体系。校长(园长)是校园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这个“第一”不是虚职,而是实责。各单位一把手必须亲自挂帅,把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亲自督办重大问题整改。要严格按照规定,配齐配强食品安全总监和食品安全员,明确其岗位职责,赋予其相应职权,确保他们能履职、敢履职、善履职。要将食品安全工作成效与相关负责人的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直接挂钩,形成权责对等、失责必究的倒逼机制,真正把“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求落到实处。
第二,要以“全链条监管”为抓手,执行最严格的管理标准。食品从田间地头到师生餐桌,环节多、链条长,任何一个环节失守都可能功亏一篑。我们必须用“绣花功夫”,把精细化管理贯穿于全过程。在采购验收环节,必须严格落实供应商动态管理和准入制度,优先选择信誉好、资质全的大型或连锁经营企业。要坚持做好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工作,对每一批次食材的来源、合格证明、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进行详细核对、登记造册,确保所有食材来源可溯、去向可查。在储存管理环节,要严格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要求,做到生熟分开、荤素分开、成品与半成品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要定期检查库存食品,及时清理过期、变质食材,并对冷藏、冷冻设施进行日常维护和温度监控,确保储存条件符合标准。在加工制作环节,要严格遵守“烧熟煮透”的原则,确保食物中心温度达标。要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管理,做到专人采购、专人保管、专人领用、专柜加锁、用量精准、记录清晰。要高度重视“高风险”食品的加工,严禁制售冷荤凉菜、生食海产品等。在清洁消毒和食品留样环节,要确保餐饮具按规程进行物理或化学消毒,并做好记录。食品留样必须由专人负责,按品类足量留样,清晰标注,并在专用冰箱内保存48小时以上,这是事后追溯的关键证据,绝不能有丝毫马虎。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