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85
发布时间:2025-09-28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新区年轻干部思想交流会,主要目的就是围绕“转作风”这一核心议题,与大家进行一次深入的思想碰撞和工作交流。看到这么多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年轻面孔,我深感欣慰,也对新区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年轻干部是新区各项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和接班人,你们的思想状态、工作作风和能力水平,直接关系到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速度与成色。在全区上下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作风建设的关键时期,组织这次会议,就是要为大家加油鼓劲、校准航向,激励大家在新的征程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与同志们共勉。
一、要有思想更要有觉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筑牢信念之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觉悟是党性的体现。年轻干部精力充沛、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但也容易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迷失方向。因此,把稳思想之舵、筑牢信念根基,是成长成才的第一粒扣子。
首先,要持续加强理论武装,解决“为何干”的动力问题。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我们强调作风转变,其根本源于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深刻领悟和对理想信念的坚定执着。大家要深刻认识到,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改进作风必须从思想根源上解决问题。要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特别是要深入学习领会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把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内化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新区党委始终将理论学习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周四大学堂”等多种形式,为大家创造学习条件。大家要珍惜机会,主动学、深入学,不能把理论学习当成软任务,满足于一知半解。要通过学习,深刻理解我们党自我革命的重大意义,深刻把握作风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从而在内心深处建立起一道坚不可摧的思想防线。
其次,要不断提升专业素养,解决“怎么干”的能力问题。新时代对干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区正处在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期,“项目为王”的理念深入人心,一大批事关全局的重大项目正在加速推进。这就要求我们的年轻干部不能只懂宏观的理论,更要成为懂经济、懂规划、懂管理、懂法律的行家里手。要涵养“本领恐慌”的危机感,主动投身于实践的熔炉中去淬炼真金。要积极响应新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号召,主动学习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工具提升工作效能。我们看到,一些地区的数字化学习教育平台用户覆盖率和活跃度非常高,例如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用户覆盖了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某些市级党员远程教育平台注册用户超过百万。我们新区也要加快建设类似的数字化干部学习平台,为大家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学习渠道,希望大家能主动拥抱数字化浪潮,成为善用现代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要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新区推行的“项目首席负责制”就是一个极好的锻炼平台,它要求年轻干部直面招商引资、征地拆迁、企业帮办等一线工作的复杂局面,这正是大家提升实践能力的“练兵场”。
最后,要始终涵养为民情怀,解决“为谁干”的立场问题。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作风好不好,最终要由人民群众来评判。年轻干部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的“表情包”当作工作的“晴雨表”。要学习我们队伍里那些扎根基层的先进典型,有的同志经过一年的基层锻炼,更加坚定了服务群众的决心。这说明,只有真正走到群众中去,才能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新区开展的“开门教育群众点题作风整治”活动,梳理出了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比如老旧小区停车难、充电桩不足、雨污管网不畅等。解决这些具体问题,就是转变作风最生动的实践。大家要主动下沉一线,多到项目现场、田间地头、群众家中去,听真话、察实情,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在服务群众中找到自身价值,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二、要有活力更要有定力,在攻坚克难的磨砺中练就过硬本领
年轻干部最大的优势在于充满活力、富有激情,这是我们干事创业的宝贵财富。但同时,面对困难和挫折,也需要非凡的定力,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和韧劲。
一是要有“向前一步”的闯劲,摒弃“躺平”思想。当前,新区发展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等不起、慢不得。年轻干部要自觉摒弃“佛系”“躺平”等消极思想,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在工作中要养成“向前一步”的习惯,不推诿、不懈怠,主动思考“我还能多做点什么”。我们欣喜地看到,新区通过实施年轻干部领办重点项目等机制,已经涌现出一批敢于挑大梁、能打硬仗的优秀代表。据不完全统计,自2024年以来,全区有超过300名年轻干部通过个人申领或组织交办的方式,领办了各类重点项目260余个,内容涵盖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民生改善等多个领域,项目完成率超过90%。这些项目不仅推动了工作,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干部。希望大家都能向他们学习,在任务面前不讲条件,在困难面前不找借口,把组织的信任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强大动力。
二是要有“多想一层”的钻劲,力求精益求精。细节决定成败。同样一件工作,思考的深度不同,效果就千差万别。年轻干部不能满足于“做了”,更要追求“做好”“做优”。要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对经手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认真推敲、反复琢磨。比如,在谋划一个项目时,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建设任务,还要“多想一层”,考虑到项目未来的运营模式、社会效益和可能存在的风险。在起草一份文件时,不能只满足于文字通顺,还要“多想一层”,思考政策的可行性、群众的接受度以及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正是在实践中磨练出来的。新区的一些年轻干部在“项目首席负责制”优秀案例展示中,就分享了他们如何在项目推进中反复论证、优化方案,最终取得超预期成效的宝贵经验。这种钻研精神,值得每一位同志学习。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