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在政协全市“辽事好商量,聊事为人民”协商平台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

浏览量:59

发布时间:2025-08-16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自*省政协部署开展“辽事好商量,聊事为人民”协商平台建设工作以来,我们*市政协深刻认识到,这不仅是新时代人民政协履职方式的创新,更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动实践。我们紧密结合*市的实际情况,坚持“为民、务实、有效”的原则,努力让政协协商的舞台搭在群众“家门口”,让委员履职的脚步走进百姓“心坎里”。非常荣幸能有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与各位齐聚一堂,围绕“辽事好商量,聊事为人民”协商平台建设这一共同课题,分享我们*市政协的一些初步探索和粗浅体会。说经验谈不上,更多的是在实践中的一些思考和感悟,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恳请各位领导、同仁不吝赐教。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汇报一下我们的工作。

一、固本强基,在“搭台”上下真功夫,织密服务群众的“联络网”

我们认为,协商平台是基础,是载体。只有把台子搭得稳、搭得宽、搭得实,才能唱好协商为民的“大戏”。为此,我们首先对原有的委员活动室、履职工作站等载体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优化整合。在工作初期,我们对标上级要求,结合本地特色,高标准建成了3个“辽事好商量,聊事为人民”政协基层协商平台示范点。每一个示范点都明确了驻室、驻站的委员,确保了“时时有人在、事事有人管”;我们还共同研究制定了简明清晰的基层协商工作流程图,从议题征集、调研视察到协商座谈、成果转化,每一个环节都力求规范有序;同时,我们指导示范点结合自身界别特色和所在区域的民生特点,提前规划了年度协商活动议题,让协商工作更有计划性、前瞻性。然而,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仅仅3个示范点,对于服务全市百万人民的需求来说,还远远不够,存在着覆盖面不广、部分群众“找不到门”的问题。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我们近期又深入论证和规划,启动了新建4个“协商议事厅”和6个“界别活动站”的工作。这批新的平台,我们特别强调其“下沉”属性,选址更多地深入到城市社区的居民活动中心、乡镇村屯的党群服务中心,真正把协商平台搭建在群众身边。同时,为了提升平台的利用率,我们计划将全市14个界别活动站进行功能升级,使其不仅仅是委员活动的场所,更是联系界别群众的“服务站”、收集社情民意的“信息点”、凝聚思想共识的“宣传角”,确保平台建起来,更能活起来、用起来。

二、精准选题,在“协商”上做深文章,找准服务发展的“切入点”

平台搭好了,协商什么、怎么协商,是决定平台生命力的关键。我们始终坚持“不调研不协商、无准备不议事”的原则,力求每一个议题都选得准、商得透、议得实。我们引以为傲的*草莓产业,就是我们通过协商平台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草莓作为我市的特色优势产业,是数万农户的“致富果”和“幸福果”。然而,前段时间我们通过委员走访了解到,部分农户面临着草莓苗成活率下降、果品口感和品质不稳定、标准化种植技术推广难等一系列问题,这直接影响着农户的收入和*草莓品牌的声誉。群众有期盼,政协就该有行动。为此,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牵头,迅速将“提升*草莓品质,推进草莓产业可持续发展”确定为专题协商议题。在正式协商之前,我们组织了部分农业界别的委员,联合市农业农村局、草莓研究院的专家,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一头扎进田间地头。我们与棚户代表们围坐在一起,听他们讲种植中的困惑;我们走进育苗基地,仔细查看种苗繁育的每一个环节。通过深入的调研,我们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也梳理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在随后召开的专题协商议事会上,气氛非常热烈。我们不仅邀请了政协委员和政府部门负责人,还特意请来了十几位来自不同村镇的草莓种植大户代表。会上,委员们从科技赋能的角度,提出了加强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的建议;专家们从专业角度,剖析了完善草莓种苗培育体系和标准化技术规范体系的紧迫性;农户代表们则用最朴实的话语,表达了对技术指导和政策扶持的渴求。大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在思想的碰撞中凝聚了共识,形成了一份高质量的协商建议报告。这份报告报送市委、市政府后,得到了高度重视,相关建议很快被采纳,并转化为优化产业扶持政策、加大农技推广力度的具体举措。如今,看到农户们因为用上了新的种植技术、解决了死苗和施肥的老大难问题而喜笑颜开,看到*草莓的品质和效益稳步提升,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辽事好商量”真正商出了助推发展的“金点子”,聊出了群众满意的“好日子”。

三、贯通融合,在“增效”上求实突破,激活基层治理的“新动能”

我们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努力把政协的制度优势,实实在在地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我们积极推动“辽事好商量”平台与基层党建、网格化管理、新时代文明实践等工作深度融合,引导广大政协委员在基层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随着协商平台向社区、村屯的不断延伸,我们的政协委员也拥有了新的身份。在社区,他们是体察民情的“信息员”,通过协商议事厅,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增设电动车充电桩、规划停车位等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收集起来,推动协商解决。据不完全统计,自新建平台试运行以来,我们已围绕这类民生小微实事开展了超过20场次的“微协商”,推动解决了30余件群众身边的烦心事,居民满意度达到了95%以上。在乡村,他们是政策法规的“宣传员”,利用界别活动站,向村民们解读最新的惠农政策、普及法律知识。同时,他们还是化解矛盾的“调解员”,面对邻里纠纷、土地流转等基层矛盾,委员们利用自身威望和专业知识,居中协调,将许多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成了维护基层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我们欣喜地看到,“辽事好商量”平台就像一条纽带,一头连着党委、政府,一头连着万千群众,有效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它让政协协商从“殿堂”走向了“寻常百姓家”,让委员履职更加接地气、察民情、惠民生。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我们的探索才刚刚起步,工作中还存在着平台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协商成果转化跟踪机制还需完善等问题和不足。今天的会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我们将认真听取、充分吸收兄弟单位的宝贵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和提升。我们坚信,在*省政协的坚强领导和有力指导下,只要我们始终坚持“聊事为人民”的初心,用心用情用力建好、用好“辽事好商量”这一协商平台,就一定能为助推*市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贡献出更多的政协智慧和力量。

我的发言完了,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