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在全县青年干部读书班开班式上的讲话(2700字)

浏览量:48

发布时间:2025-08-11

同志们:

今天,我们齐聚县会议中心,共同迎来2025年青年干部读书班的开班。看到现场一张张朝气蓬勃的面孔,我想起了自己刚参加工作时,在乡镇宿舍借着煤油灯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场景——书页被翻得卷了边,笔记写满了半本笔记本,那些在田埂上、在老乡炕头感悟到的道理,至今仍像种子一样在我心里生根发芽。今天,把大家召集起来办读书班,不是要搞形式、做样子,而是想和大家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读书依然是我们青年干部成长最管用的捷径;在乡村振兴的关键期,读书更是我们破解难题、推动工作的刚需。借此机会,我讲三点意见,既是开班动员,也是和大家的一次集体谈心。

一、以书为舟,在深学细悟中筑牢信仰之基,既要读进去更要悟出来

去年冬天,我在调研基层党建时,去过石泉乡的李家庄村。村党支部书记王大姐快50岁了,却坚持每天早起半小时读《中国共产党章程》,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为人民服务不是口号党员要当群众的贴心人之类的感悟。有次和她聊起村里的产业发展,她指着山梁上的花椒园说:我就是在《之江新语》里读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才琢磨着把原来的荒坡改种花椒,现在每亩能收入4000多块,村民腰包鼓了,党组织的威信也树起来了。这个例子让我深受触动——读书不是为了装点门面,而是要让理论真正入脑入心,转化为指导实践的思想武器。

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关键节点,青年干部面临的挑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乡村振兴怎么抓出特色?基层治理如何更接地气?群众工作怎样更有温度?这些问题,都能在经典著作里找到答案,在政策文件中寻到方法。但读书不是快餐式浏览,更不是打卡式完成任务。希望大家抓住这次集中学习的机会,原原本本读《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逐章逐节学党章党规,认认真真悟党的二十大精神。特别是要结合各自岗位,带着问题读、盯着难点学,比如负责项目建设的同志,可以重点研读《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论述摘编》,学会用深、实、细、准、效的调研方法破解项目推进中的堵点;从事民生工作的同志,不妨多看看《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从总书记青年时期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经历中,体会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的深刻内涵。

我在这里提个具体要求:本期读书班结束前,每位学员要提交一篇读书+实践的心得体会,重点写清楚哪本书对自己触动最深哪个观点解决了实际工作中的哪个问题。县委组织部会择优汇编成册,作为明年全县干部培训的辅助教材。我相信,只要大家真学真信、常学常新,就一定能把读书收获转化为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强大动力。

二、以行践知,在知行合一中锤炼担当之能,既要坐得住更要走得开

前几天,我收到县乡村振兴局小张发来的一条微信,附了张照片:他蹲在马家沟村的菌菇大棚里,手里拿着笔记本,旁边是正在采摘香菇的村民。配文是:今天跟着老乡学了三天种菇技术,终于搞明白为啥菌棒总是烂根了——原来是灭菌时间不够!看着这张照片,我想起去年他在读书班上的发言:我是学中文的,对农业技术一窍不通,总觉得干好文字材料就行。但现在呢?他已经成了县里的菌菇技术推广员,带着村里的合作社谈成了两个出口订单。这说明什么?说明读书的价值,最终要靠实践来检验;干部的成长,必须在一线中淬炼。

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感受:坐在办公室里看文件,总觉得问题差不多;到了田间地头转一转,才发现差距差很多。去年我们开展干部下基层活动,有位年轻干部在走访中发现,群众对厕所革命的意见主要集中在重建轻管上,他回去后翻遍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结合外地经验,牵头制定了户用厕所管护积分制,不仅解决了后续管理难题,还被评为全市优秀基层治理案例。这就是读书—实践—再读书—再实践的良性循环。

这期读书班,我们专门安排了一线调研周活动。大家要分成8个调研小组,分别到8个乡镇的重点项目现场、软弱涣散村、规上企业蹲点调研。我给大家提个硬任务:每个小组要至少发现3个具体问题,形成1份有数据、有分析、有对策的调研报告。特别要注意,调研不是走过场,不能只看示范村亮点户,要多去偏远村、矛盾多的地方,多和普通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拉家常。比如到信访局跟班的同志,要学会从群众的牢骚话里听出真问题;到企业调研的同志,要能从企业主的难言之隐中找到服务短板。只有这样,我们的读书才能接天线更接地气,我们的干部才能提笔能写更遇事能办。

三、以静修身,在淡泊明志中涵养为民之情,既要有激情更要守初心

上个月,我在县档案馆整理旧资料时,偶然翻到一本1985年的《**县干部学习笔记》。泛黄的纸页上,记录着一位叫陈秀兰的老妇联主任的学习心得:今天读了《为人民服务》,心里很愧疚。昨天去王大娘家送救济粮,看她屋里漏雨,我却只说了句“向上级反映”就走了,没帮她联系维修队。以后一定要把群众的每一件小事都当成大事办。40年过去了,这位老党员的学习笔记依然字迹工整,她的话依然振聋发聩——读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干部的成长方向,应该是离群众越来越近,而不是越来越远。

现在有些年轻干部,书读了不少,能力也提升了,但身上却少了股烟火气。有的习惯键对键沟通,却不愿面对面交流;有的擅长做PPT汇报,却不大会和群众说土话;有的把加班当标签,却看不到群众眼里的期盼。我认识的一位社区书记,今年52岁,每天下班后都要在小区里转一圈,和跳广场舞的大妈聊家长里短,和放学的孩子打招呼。有人问她累不累,她说:我每天读的“无字之书”,比读的纸质书更有用。这位书记负责的社区,连续3年被评为全县最美社区,秘诀就在于此。

这期读书班,我们特意安排了经典诵读会和群众工作坊。诵读会不是让大家比谁的声音洪亮,而是希望通过读《梁家河》《乡土中国》这些书,找回那份把群众当亲人的初心;群众工作坊也不是教大家套路,而是通过模拟调解纠纷、处理信访等场景,让大家学会用将心比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我希望大家能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多去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坐一坐,多到夜市摊点和大爷大妈聊一聊,多到项目工地和工人师傅唠一唠。当你真正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你就会明白:读书不是为了往上走,而是为了沉下去;干部的价值不是体现在发号施令,而是体现在解决问题。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对于我们青年干部来说,读书不仅是个人成长的必修课,更是服务人民的基本功。希望大家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把读书当作一种生活习惯、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在深学细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在淡泊明志中永葆为民初心。我相信,只要大家始终保持读书破万卷的执着,涵养胸藏文墨虚若谷的境界,就一定能在**这片热土上书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青春的精彩篇章!

最后,预祝本次青年干部读书班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