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71
发布时间:2025-08-03
同志们: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围绕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党的纪律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们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也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宝贵经验。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领会加强纪律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全市领导干部警示教育会暨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培训班,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上级市关于警示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的部署要求,以案为鉴、以案明纪,教育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纪律意识、筑牢思想防线,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提供坚强有力的纪律保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深化思想认识,筑牢政治忠诚,深刻把握新时代加强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作风问题无小事,其本质是党性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作风正则人心齐,人心齐则事业兴。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加强作风建设,不仅是党的要求、人民的期盼,更是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
(一)深刻认识作风建设是淬炼党性、永葆先进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作风问题的本质是党性问题”。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一个党员干部的作风好不好,归根结底是其党性强不强的外在表现。回顾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正是因为有一大批具有坚定党性的优秀党员前赴后继、身体力行,才铸就了我们党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等一系列优良作风。当前,我们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将长期存在。我们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必须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终身课题,持之以恒强化自我修炼、加强自我约束、持续自我改造。要勤掸“思想尘”,时常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清除思想上的灰尘和污垢,补足精神之“钙”,坚定理想信念。要多思“贪欲害”,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算好政治账、经济账、名誉账、家庭账,时刻警惕贪婪和欲望的侵蚀。要常破“心中贼”,深刻认识到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大的诱惑在内心,必须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坚决同自身存在的不良思想和行为作斗争,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二)深刻认识作风建设是践行宗旨、赢得民心的关键之举。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作风问题,说到底就是我们对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态度问题、立场问题。人民群众看我们党,首先就是看党员干部的作风。一个干部作风好,群众就信赖、就拥护;反之,作风败坏,就会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动摇党的执政根基。刚才,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通报了近年来我市查处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例,其中不少问题就发生在群众身边。这些案件警示我们,脱离群众的危险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加强作风建设的重中之重。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今年是我市确定的“基层基础年”,更要推动干部下沉、资源下沉、服务下沉,坚决纠治在服务群众中存在的生冷硬推、吃拿卡要等问题,特别是要严厉惩治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让人民群众在反腐“拍蝇”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深刻认识作风建设是护航发展、开创新局的坚强保障。作风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一个地方的作风好坏,直接决定其发展环境的优劣,影响其发展潜力和后劲。当前,*市正处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我们谋划“十五五”发展的关键之年,各项工作任务异常繁重艰巨。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需要过硬的作风来保驾护航。如果我们的干部队伍作风漂浮、纪律松弛,存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问题,那么再好的发展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我们必须把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作为改进作风的切入口和动员令,坚持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常抓不懈、紧抓不放。要以优良的作风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以高效的服务赢得企业家的信任和投资者的青睐,以务实的举措推动重大项目落地见效、重点工作攻坚克难,以作风建设的实际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二、坚持以案为鉴,深刻对照反思,坚决守住清正廉洁的政治底线
刚才市纪委监委通报的案例,以及近年来我们查处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活教材”。这些案件中的主角,曾经也是手握权力的领导干部,也曾为党和人民做过一些工作,但他们因为理想信念动摇、纪律意识淡薄、个人私欲膨胀,最终滑向了犯罪的深渊,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每一个案例都是一面镜子,我们必须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深刻检视反思,做到警钟长鸣。
(一)要对照政商关系要求,深刻检视政商交往中的“亲而不清”问题,当好服务企业的“贴心人”。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是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亲”,就是要坦荡真诚同企业接触、交往,真心实意为企业排忧解难;“清”,就是同企业家的关系要清白、纯洁,不能有贪心私心,不能搞权钱交易。然而,从通报的案例来看,有的干部却在“亲”与“清”的界限上栽了跟头。某镇原副镇长*,在负责项目审批和工程监管过程中,多次收受项目承包商赠送的礼品礼金,并心安理得地接受其安排的宴请和旅游活动。某单位原馆长*,利用职务便利,在设备采购、殡葬服务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将手中的公权异化为个人的“提款机”。这些行为,看似是“人情往来”,实则是以权谋私,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污染了本地的政治生态和营商环境。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汲取教训,在与企业家打交道时,必须把握好尺度,做到亲而有度、清而有为。要把功夫下在提高办事效率上,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要把精力用在规范权力运行上,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感受到公平公正。我们要理直气壮地为企业站台、为项目服务,但绝不能以服务之名,行交易之实。要真正成为懂企业、爱企业、护企业的“贴心人”,而不是成为寻租设租、雁过拔毛的“拦路虎”。
(二)要对照初心使命要求,深刻检视服务群众中的“冷暖不均”问题,当好民生福祉的“守护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然而,少数干部却忘记了这一点,在行使权力时出现了偏差。有的对群众的诉求漠不关心,门好进、脸好看,但事依然难办;有的在惠民政策执行中优亲厚友、截留挪用;有的甚至把黑手伸向扶贫、养老、社保等民生资金。某社区原党支部书记*,利用职务便利,巧立名目违规发放津补贴,将集体资金当成自己的“钱袋子”。某村原党支部书记*,违规设立“小金库”,套取村集体资金用于聚餐开支和发放个人补贴,这些行为虽然金额不大,但性质极其恶劣,直接侵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众的获得感,挥霍的是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全市党员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始终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要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关切。要聚焦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民生领域,推出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要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用实际行动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保命钱”“活命钱”,当好民生福祉最忠实的“守护人”。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