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某银行集中整治违规吃喝专题研讨会交流发言材料

浏览量:46

发布时间:2025-08-03

同志们:

大家好。通过近期深入学习研讨和对照反思,我对严禁违规吃喝的极端重要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下面,我紧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一核心要求,结合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将学习心得体会简要汇报如下。

一、以如履薄冰的清醒,认清违规吃喝的“三重危害”

违规吃喝,绝非简单的“口腹之欲”,其背后隐藏的是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是腐败滋生的温床,是侵蚀党执政基础的蚁穴,是阻碍金融行业发展的顽瘴痼疾。

(一)腐蚀政治根基,动摇“立行之本”。一是破坏政治规矩。违规吃喝往往伴随着“圈子文化”、“码头文化”,模糊了正常的工作关系,将党性原则、组织纪律抛诸脑后,严重污染单位政治生态,削弱党的领导和组织凝聚力。二是损害组织权威。当觥筹交错代替了组织程序,人情交换凌驾于规章制度之上,必然导致管理失序、号令不畅,使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形同虚设,严重损害组织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信阳罗山县、湖北黄梅县、安徽宿松县等通报案例,无不始于觥筹交错,终于纪律涣散、组织崩塌。

(二)侵蚀廉洁防线,诱发“金融风险”。一是滋生腐败温床。一顿饭、一杯酒,极易成为利益输送、权力寻租的“敲门砖”。在信贷审批、不良资产处置、大额采购、人事安排等关键领域,违规吃喝往往是“围猎”与“被围猎”的起点。系统内通报的典型案例警示我们,多少腐败分子正是从“舌尖上的腐败”滑向“深渊里的罪恶”,将公权力异化为谋取私利的工具。二是增加经营成本。无论是套取费用报销,还是接受管理服务对象的宴请,最终都转化为我们的运营成本,侵蚀利润,损害的是全体职工的利益。奢靡享乐之风盛行,更会助长攀比浪费,背离服务“*”、艰苦奋斗的初心。

(三)损害*形象,破坏“群众基础”。一是抹黑“百姓银行”声誉。*银行因*而生、伴*成长,“*精神”是我们的传家宝。党员干部频繁出入高档场所、接受客户宴请,在群众眼中就是特权思想和作风漂浮的体现,严重背离服务“*”的宗旨,损害“百姓银行”的金字招牌和群众基础。二是消解干事创业氛围。心思花在应酬吃喝上,精力耗在人情往来中,必然导致工作浮于表面、敷衍塞责,助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长此以往,会严重挫伤实干者的积极性,消解全行上下攻坚克难、稳健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做到“三个坚决”

以此次交流研讨会为契机,我在此郑重表态:

(一)坚决扛牢政治责任,严格遵规守纪。一是深刻认识违规吃喝问题的政治本质和严重危害,时刻绷紧纪律规矩这根弦。带头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考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十严禁”等铁规禁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二是坚决摒弃“人情难却”、“小节无害”等错误思想,把抵制违规吃喝作为检验党性原则的“试金石”,作为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三是旗帜鲜明地传递“违规吃喝零容忍”的强烈信号,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红脸出汗”,对顶风违纪行为坚决查处,绝不搞下不为例、网开一面,以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涵养清风正气。

(二)坚决严守纪律底线,高度廉洁自律。一是管住“嘴”。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商务招待规定,决不超标准、超范围接待;坚决拒绝管理服务对象、贷款客户、供应商等任何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带头倡导简朴健康的饮食习惯,自觉抵制“舌尖上的腐败”。二是管住“手”。决不违规报销任何应由个人承担的吃喝费用;决不利用职权或职务影响向下属单位、管理服务对象转嫁吃喝费用。三是管住“圈”。自觉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远离“酒局”、“饭局”陷阱,培育积极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干干净净的银企关系。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