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县委组织部长在2025年新提拔干部任前廉政谈话会上的讲话

浏览量:53

发布时间:2025-08-02

同志们:

今天,我们以“一对一”面谈与集体谈话相结合的方式,召开2025年新提拔干部任前廉政谈话会。刚才,县委组织部宣布了干部任职决定,县纪委监委通报了近年来全县党员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从大家的神情中,我看到了兴奋——这是组织对大家的信任;也看到了凝重——这是对新岗位的责任自觉。借此机会,我想以“三个三”的角度,和大家作一次推心置腹的交流。

一、把稳“政治航向标”,在深学细悟中筑牢绝对忠诚的思想根基,做到“三个始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大家从科级干部走上领导岗位,职务提升了、责任加重了,但“第一身份是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的政治属性永远不能变。

一要始终把理论武装作为“终身课题”。我注意到,有的同志在基层工作时,习惯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对中央最新的政策精神一知半解;有的同志参加组织生活时,满足于“签到拍照”,研讨发言照本宣科。这些现象背后,本质是理论学习的“温差”“落差”“偏差”。今年县委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行动,我带头到联系乡镇讲党课,发现个别村支书连“两个维护”的具体内涵都说不全。大家作为新提拔干部,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每日必修课”,既要参加县委党校的集中轮训,更要利用“学习强国”“干部网络学院”等平台开展“碎片化”学习。比如,近期中央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大家要结合分管领域,带着“乡村振兴项目落地难”“企业融资渠道窄”等问题去调研,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实招硬招。

二要始终把政治纪律作为“带电红线”。去年县委巡察发现,某乡镇干部在填报个人有关事项时,漏报配偶持有的商铺信息,最终被党内警告处分。这看似是“小疏忽”,实则是政治规矩意识淡薄的典型表现。大家要牢记:政治纪律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打折扣、搞变通,是政治纪律问题;在群众面前摆官威、说大话,是政治立场问题;对网络上攻击党和政府的言论“装看不见”,是政治担当问题。特别是当前我县正处于“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的关键期,重大项目推进、民生工程落地任务繁重,大家必须把“两个维护”体现在贯彻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

三要始终把政治能力作为“成事之基”。去年防汛救灾期间,XX镇副镇长X同志连续72小时坚守一线,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带领群众转移安置200余人,被评为“全县防汛救灾先进个人”。这说明,政治能力强不强,关键看关键时刻能不能站得出来、顶得上去。大家在新的岗位上,要学会从政治高度分析问题:比如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不能只算“工程账”,还要算“民心账”;处理信访积案,不能只看“程序对不对”,还要看“群众满不满意”。要通过每一次决策、每一项工作,锤炼“政治三力”,真正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

二、扛起“岗位责任状”,在实干担当中践行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做到“三个杜绝”

职务晋升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大家到新岗位后,面临的不再是“完成规定动作”,而是要“破解发展难题”;不再是“独善其身”,而是要“带动一片”。

一要杜绝“躺平心态”,做“攻坚者”不做“旁观者”。今年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上,有位部门负责人汇报工作时说:“我们的指标已经达标,剩下的交给下一年吧。”这种“小富即安”的思想要不得。当前,我县正在全力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县”,需要啃的“硬骨头”还很多:比如XX村的产业路因土地纠纷搁置半年,XX社区的养老服务设施因资金缺口无法开工。大家作为“关键少数”,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对分管领域的工作定期“回头看”,对未完成的任务建立“清单化”推进机制。我举个例子:去年调任XX局局长的X同志,上任后针对企业反映的“审批环节多”问题,牵头梳理出12项堵点,推动“容缺受理”“跨部门联办”,审批时限压缩40%,企业满意度从78%提升到92%。这就是“实干担当”的样子。

二要杜绝“官本位”思想,做“贴心人”不做“官老爷”。我在基层调研时发现,有的干部下村调研“坐着车转、隔着玻璃看”,和群众说话“打官腔、说大话”;有的窗口单位干部“门好进、脸好看,但事还是难办”。这些行为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大家要记住:职位越高,离群众越近,责任越重。比如分管民政的同志,要多到养老院看看老人的饭菜热不热,到低保户家里摸摸被子厚不厚;分管教育的同志,要多到偏远学校听听老师的教学困难,到教室看看孩子们的课桌椅结实不结实。今年县委开展“干部下沉一线”活动,要求新提拔干部每月至少3天到村(社区)“蹲点”,大家要把这个要求落到实处,真正把群众的“急难愁盼”记在心上、办在实处。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