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66
发布时间:2025-07-28
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盛夏七月,万物丰茂。今天,我们怀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齐聚市委党校,隆重举行全市2025年纪检监察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的开班式。首先,我代表市纪委监委,对参加本次培训的123名同志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为本次培训班顺利举办给予大力支持的市委党校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座的各位,有来自乡镇(街道)纪检监察一线的“尖兵”,有来自派驻(出)机构的“探头”,有来自市属国企、医院、学校的纪委书记,还有我们委机关和市委巡察机构的骨干力量。大家齐聚一堂,既是一次集中的“充电蓄能”,也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交流”,更是一次队伍的“检阅练兵”。市委对这次培训高度重视,寄予厚望。举办这次培训班,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在纪检工作“三化”建设年的关键节点,通过一次高质量的集中培训,帮助大家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锤炼本领、提振精神,为在新征程上推动我市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组织和人才保障。同志们,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身处这样的历史坐标,纪检监察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崇高事业,我们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惩恶扬善的利剑。这柄利剑能否始终锋利、永不卷刃,关键就在于我们每一位执剑人。今年,是全党上下深入推进的“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这“三化”,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我们工作的生命线、高压线,是我们履职尽责的基本遵循和核心标尺。“规范化”要求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法治化”要求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都必须根植于法治的土壤,经得起法律的检验;“正规化”则要求我们的队伍建设必须走向专业、精干、高效。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的一些同志是否还存在“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本领恐慌?是否还存在面对复杂案件束手无策、面对歪风邪气不敢亮剑的“能力赤字”?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必须通过学习和实践来加以解决的。因此,这次培训,既是组织的硬性要求,更是我们履职的内在需要。希望大家能把这次培训看作是一个淬炼党性的“大熔炉”,一个提升本领的“加油站”,一个整装待发的“练兵场”。借此机会,我结合本次培训的主题和当前的工作实际,向同志们提几点希望和要求,与大家共勉。
一、做政治忠诚的“守护人”,在“两个维护”中彰显铁军本色
纪检监察机关是政治机关,我们所从事的纪检监察工作,本质上是政治工作。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作为纪检监察干部的第一位要求。这份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它体现在我们工作的方方面面,体现在我们的一思一念、一言一行之中。
(一)这份忠诚要体现为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这次培训班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这就是我们补钙壮骨、铸魂赋能的根本。大家要真正坐下来、静下心,原原本本地学、深入系统地学、联系实际地学,深刻领会其中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要通过学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我们的思想和行动,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这份忠诚要体现为行动上的坚决和有力。检验我们是否忠诚,最终要看行动,看效果。纪检监察机关的政治监督,就是要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在明光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我们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聚焦影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强化监督保障。比如,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关键领域,我们的监督就要跟进到哪里,保障就服务到哪里。要坚决纠正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用我们监督执纪的实际成效,确保政令畅通、步调一致。
(三)这份忠诚要体现为作风上的过硬和扎实。作风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忠诚的成色。纪检监察干部肩负着维护党纪国法的重任,自身作风过硬与否,直接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关系到监督执纪工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我们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监督检查工作中,不搞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检查,而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座谈等方式,真正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真实情况。对于发现的问题,不遮遮掩掩、避重就轻,而是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报告问题、解决问题。
二、做本领高强的“内行人”,在“三化”建设中练就过硬功夫
纪检监察工作是一门政治性、政策性、专业性极强的工作。面对形形色色的腐败问题和不断翻新的“四风”表现,如果我们没有金刚钻,就揽不了瓷器活。在纪检工作“三化”建设年,我们必须把提升专业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努力成为纪检监察工作的行家里手。
(一)要在“规范化”上下苦功,做到出手就“稳”。无规矩不成方圆。纪检监察工作的规范化水平,直接关系到案件的质量和工作的公信力。从线索处置、谈话函询,到初步核实、立案审查调查,再到案件审理、处分执行,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程序规定和纪律要求。这些规矩,是保护我们干成事、不出事的“护身符”。我们必须对《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及其实施条例等党纪法规了然于胸、运用自如。要坚决摒弃任何“想当然”、“凭经验”的惯性思维,让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每一份文书都严丝合缝、无可挑剔。我市纪委监委在推进“三化”建设年中,一个重要的抓手就是扎实推进“全员办案”工作,依托“室组地”联动机制,有效解决了过去部分同志办案经验少、业务不精的问题。这就是规范化带来的战斗力提升。
(二)要在“法治化”上求精深,做到出手就“准”。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我们反腐败斗争必须恪守的原则。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牢固树立法治意识、程序意识、证据意识。在审查调查过程中,我们收集的每一份证据,都必须是合法的、客观的、关联的;我们采取的每一项措施,都必须于法有据、审慎谦抑。要坚持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以纪法为准绳,不放过一个坏人,也绝不冤枉一个好人。要深刻认识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用来维护纪法权威的,绝不能让权力越过纪法的边界。只有严格在法治轨道上行使权力,我们的工作才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三)要在“正规化”上见长效,做到出手就“强”。正规化建设,核心是队伍建设。我们要打造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纪检监察铁军。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在业务上精益求精,更要在作风上锤炼过硬。要发扬斗争精神,面对歪风邪气敢于亮剑,面对腐败分子敢于碰硬。同时,也要讲究斗争策略,善于运用政策和策略,精准把握“三个区分开来”,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我市正在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建设而一支正规化、专业化的纪检监察队伍,正是实现“三不”贯通融合的关键所在。
三、做清正廉洁的“干净人”,在“严守底线”中诠释使命担当
纪检监察干部,是党的纪律的执行者、捍卫者,是党员干部队伍的“啄木鸟”和政治生态的“护林员”。我们的岗位特殊,身份特殊,决定了我们必须用比别人更高、更严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信任不能代替监督,我们时时刻刻都处在被监督之中,必须慎独、慎初、慎微、慎友,做到自身正、自身净、自身硬。
(一)要常怀敬畏之心。要敬畏党、敬畏人民、敬畏纪法。时刻牢记,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绝不能异化为谋取私利的工具。要坚决抵制“四风”侵蚀。要习惯在“放大镜”和“聚光灯”下工作和生活,把组织的监督、群众的监督看作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要主动净化自己的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做到交往有原则、有界线、有规矩。
(二)要筑牢思想防线。腐败的发生,往往是从思想上的滑坡开始的。我们要持续巩固拓展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把党章党规党纪刻印在心。要从查处的典型案例中汲取深刻教训,看一看那些曾经的“身边人”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深渊的,想一想自己能否经受住同样的考验。要深刻理解“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内在逻辑,真正从思想深处树立起“不想腐”的自觉,让廉洁自律成为一种融入血脉的价值追求和生活习惯。我们要求全市各级政府和部门要习惯“过紧日子”,我们纪检监察干部更要带头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