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78
发布时间:2025-07-21
今年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中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围绕“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主线,扎实做好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25年1—6月共完成进场交易项目**项,完成交易标段(包、宗)**个,完成交易总额**亿元。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工作情况
(一)铸魂领航,筑牢思想建设根基。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作为理论学习的首要内容和组织生活的必修课,及时跟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今年以来,共开展集中学习7次,交流研讨3次,召开支委会7次,党员大会3次,讲党课2次,开展主题党日7次,开展青年学习小组“书香机关悦读赋能”活动3次,召开党建暨党风廉政专题会议1次;有效引导全体党员干部领会新思想、新精神,掌握新形势、新任务,明晰新部署、新要求。
(二)夯基固本,加速系统迭代升级。推动“全省一张网”提质增效。一是紧盯“统一规范、信息共享”的基本要求,以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上服务大厅为核心枢纽,及时准确地向省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底座推送项目全量数据,确保交易数据完整准确,实现了公共资源交易数据“一网共享”。二是持续推进“应进必进”,积极促进农村集体产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转让项目在平台交易,探索林权、水权、草原承包经营权项目进入市级平台交易,全部交易实现了“一网通办”。三是对平台全流程电子化程度再查漏补缺,确保达成率为100%,努力实现项目审批环节与平台电子化对接,做好全国移动CA互认测试,目前已进行至试运行工作,实现了所有服务“一网集成”。四是不断完善平台功能,逐步打通与财政、住建、自然资源、水利等部门业务系统数据接口,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标准化数据交互通道,构建数据实时共享、业务协同联动、监管实时在线的一体化平台。
(三)协同聚力,深化资源整合共享。坚持以“全省一张网”为枢纽,以提升全流程电子化、交易不见面和推进区域一体化共享发展能力为目标,常态化开展“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实现公共资源交易业务网上办理,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率达到100%,打破地域空间限制,有效节约交易成本。实现了与外省市共享优质专家库资源,精准填补部分项目专家数量不足与专业缺口,专家优质资源共享和评标质量效率双向提升,确保评标过程公平公正,预防围标串标等违法违规行为发生,助力构建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大市场,助推全市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
(四)提质增效,优化交易营商环境。一是推进平台服务事项标准规范,在交易受理、信息发布、时间场所安排,专家抽取、保证金退还、交易档案管理、电子监管、交易见证、投诉处理、紧急情况处理、电子监管等方面为市场主体提供统一规范标准的服务,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立足职责创新推动开展开标评审等方面的服务。二是健全完善制度体系。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和短板,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制定《平台电子档案管理制度(试行)》《见证室管理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等多项制度措施,提升公共资源交易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三是坚持应减尽减,切实降低交易成本。积极推动电子保函清理、整合、规范和降费工作,不得设立最低收费标准,切实为广大投标企业减轻了资金压力。积极推行政府采购供应商“资格条件承诺制”,有效降低市场主体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对棚户区改造、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全部减免交易服务费,对扶贫惠农、政府代建、为民办实事等项目减免50%交易服务费。四是不断优化交易服务。设置交易引导岗和“办不成事窗口”,专人负责提供全流程线下帮办引导服务,切实解决市场主体在项目交易时遇到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等问题;推行“五色牌”工作机制,中心工作人员、招标人(采购人)、招标代理机构工作人员、评审专家、驻场服务人员分别佩戴指定颜色工作牌,依托全方位、全过程、无死角音视频监控环境和场内交易秩序常态化巡查,交易现场秩序明显好转。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