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在市国资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研讨会上的交流发言

浏览量:110

发布时间:2025-07-20

同志们:

大家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的出台,为我们完善企业制度、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XX市国资委作为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深入学习贯彻这一《意见》,对于提升我市国资国企治理水平、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此,我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体会,以供同志们参考。

一、深化思想认识,领会制度建设重大意义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首先要在思想上深刻领会其重大意义,从坚持党的领导、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等维度,筑牢制度建设的思想根基。

(一)坚持党的领导,夯实企业发展政治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特”就特在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从宏观层面看,党的领导确保企业发展方向与国家战略高度契合,引导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在实践中,党建工作能有效提升企业凝聚力、战斗力,以先进思想武装员工队伍,为企业攻坚克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对我市国资国企而言,坚持党的领导是“根”与“魂”。我们要通过完善制度机制,明晰党委(党组)在企业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将党的领导切实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让国有企业始终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

(二)推动高质量发展,契合经济发展新要求。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要求企业具备更高的创新能力、更优的资源配置效率和更强的风险防控能力。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基础,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清晰的产权界定,能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明确的权责关系,可提升企业决策与执行效率;政企分开使企业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科学管理则助力企业优化资源配置。XX市国资委监管企业在全市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完善这一制度,推动企业在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三)提升企业竞争力,应对国内外复杂竞争。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面临的国内外竞争日益激烈。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举措。一方面,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机制、有效激励约束机制,能充分调动企业各方面积极性,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另一方面,加强企业战略管理、风险管理等,有助于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把握机遇、应对挑战。XX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我市企业肩负着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展现实力的重任。借助这一制度的完善,我们要培育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提升XX企业在国际国内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增强我市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和国际影响力。

二、聚焦工作重点,全面落实制度建设任务

在深刻领会意义的基础上,我们要聚焦工作重点,围绕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科学管理水平、健全激励创新制度等方面,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构建科学决策执行体系。公司治理是企业制度的核心。我们要按照《意见》要求,健全企业产权结构。对于国有企业,依据功能定位,稳步调整优化股权结构,推动形成多元制衡的股权格局,提升企业经营灵活性与抗风险能力。在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方面,进一步明确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强化章程的基础作用。确保党委(党组)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股东会严格按章程行使权力,不干涉企业日常经营;董事会精准定战略、科学作决策、有效防风险,强化外部董事履职保障;经理层全力谋经营、高效抓落实、精细强管理,全面推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同时,积极引导民营企业优化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内部治理规则,提升管理水平。

(二)提升科学管理水平,增强企业运营效能。科学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强化战略管理,引导企业紧密结合XX城市发展战略和自身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与规划,并加强战略规划与年度计划、预算等的有效联动,推动资源向主业集中,避免盲目多元化。加强内部管理,推动集团总部指导所属企业完善管理体系,规范关联交易管理。鼓励企业设立独立内控、法务机构,提升管理效率。民营企业要着力完善内部反腐败制度和审计监督体系。强化风险管理,国有企业集团公司要建立多层次风险预警与防范处置机制,民营企业也要积极构建内部风险防控机制,将风险防控融入经营管理全过程。此外,大力推进科学民主管理,鼓励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和全员绩效考核,运用数字化技术提升管理水平,健全职工代表大会等民主管理制度。

(三)健全激励创新制度,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打造创新型企业组织形式,推动我市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加强协同创新。鼓励大型企业开放创新资源,带动中小微企业共同发展。完善创新要素高效配置机制,建立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双向流动机制,支持企业开展技术转化服务。加快国有企业转制科研院所改革,推动金融机构开发适合科技型企业的金融产品。健全创新导向的激励机制,赋予项目团队充分自主权,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方式,激发员工创新积极性,鼓励企业建立知识产权运营机构,提升创新成果转化效率。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