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关于做好民政系统“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建议

浏览量:96

发布时间:2025-07-15

“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五年,也是全市民政系统深化改革、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科学编制好“十五五”规划,是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民生福祉提升的关键任务。民政工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领域,必须在规划编制中得到充分体现和有力支撑。现结合民政职能职责,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突出民政民生优先地位‌

(一)‌高度重视民政规划分量‌。充分认识“十五五”《规划纲要》是引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蓝图,其中民政领域内容(包括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将“路线图”转化为“民生福祉”的关键环节。要将民政相关规划目标、任务、项目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和“温度计”,纳入规划编制工作重中之重。

(二)‌健全民政部门参与机制‌。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规划编制领导小组中,确保民政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重要成员。在规划编制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中,明确民政部门的职责和作用,加强其在涉及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议题上的话语权和协调力。

(三)‌制定民政专项配套方案‌。民政部门要同步组建由骨干力量组成的工作专班,制定详细的民政领域规划编制专项方案,明确民政事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实施路径和时间表,确保与全市总体规划同频共振、无缝衔接。

‌二、深入调查研究,聚焦民政核心关切与发展方向‌

(一)‌精准开展民政需求调研‌。围绕基本民生保障(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残疾人福利)、基层社会治理(城乡社区治理、社会组织发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志愿服务)、基本社会服务(殡葬服务、婚姻登记、行政区划管理)等领域,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现状、找准痛点、把握趋势,特别是人口老龄化、城乡融合、治理现代化带来的新挑战新需求,为规划编制提供坚实依据。

(二)‌强化民政规划上下左右衔接‌。加强与民政部、省民政厅的沟通汇报,精准对接国家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儿童福利保障、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等方面的政策导向和战略部署。注重与县级民政部门规划的统筹联动,加强与发改、财政、人社、卫健、乡村振兴等相关部门专项规划的横向协调,确保民政规划目标一致、政策协同、资源整合。

(三)‌加强民政政策趋势研究‌。密切关注国家及省级在民生保障、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的政策动态,加强对相关金融、土地、人才支持等配套政策的研究预判。研究国内外在智慧养老、社区服务、慈善事业等领域的先进经验,为规划编制提供前瞻性、创新性思路。

(四)‌明确民政事业发展主线‌。立足市情,深入分析民政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与短板弱项。明确未来五年民政工作的主攻方向。如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深化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服务水平、引导支持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壮大“五社联动”力量等,并将其全面融入全市“十五五”发展蓝图。

‌三、做实课题研究,夯实民政规划基础支撑‌

(一)‌聚焦民政关键领域研究选题‌。围绕民政工作的重点、难点、前瞻性问题,提出针对性研究课题。例如。应对人口深度老龄化的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共同富裕目标下精准识别与高效救助机制研究;城乡社区减负增效与治理能力提升研究;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深度融入基层治理模式研究;“智慧民政”建设应用场景与效能提升研究;慈善资源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发挥机制研究等。

(二)‌科学确定民政专项课题‌。在市级规划前期研究选题征集和评审中,优先保障民政领域的战略性、基础性课题。民政部门也可独立或联合相关部门、高校、研究机构设立专项课题。细化课题任务,明确主体责任单位(民政部门牵头或参与)。

(三)‌整合汇聚民政研究力量‌。保障民政课题研究经费,组织民政系统内业务骨干与研究力量投入。积极借助高校、科研院所的专业智力和高水平第三方机构的研究优势,开展深度合作。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分析民生供需、社区治理等数据,形成高质量、可操作的民政专项研究报告,为规划编制提供坚实学理支撑和决策依据。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