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47
发布时间:2025-05-22
各位领导、同志们:
村“两委”换届选举事关农村发展稳定大局,是夯实基层治理根基的关键环节。当前,新一轮村“两委”集中换届工作即将全面启动,正值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关键期,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对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在深化调研、拓宽选人渠道、健全培养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现将具体做法汇报如下:
一、深化村情民情调研,夯实换届工作基础
换届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对村情民情的精准把握。只有把村情摸透、把民意找准,才能确保换届工作既符合组织意图,又顺应群众期盼。**市坚持将调研作为换届工作的“先手棋”,通过全方位摸排、深层次分析,为换届工作提供详实可靠的基础资料,实现组织意图与群众意愿的有机统一。
(一)全面评估现任班子,掌握工作实绩。一是细化评估指标体系。围绕班子结构、履职能力、工作实绩、群众评价等维度,制定涵盖20余项具体指标的评估体系。对班子成员年龄、学历、专业技能等结构要素进行量化分析,通过查阅年度考核资料、经济发展数据等,全面掌握班子整体工作成效。近三年,累计完成**个村现任班子评估,形成分析报告**份,为换届调整提供数据支撑。二是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采取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广泛收集党员、群众对现任班子的评价。组织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覆盖全市**个村,收回有效问卷**万份,群众意见采纳率达**%。对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建立台账逐项分析,作为班子调整的重要参考依据。三是强化反向评估机制。明确政治立场不坚定、工作能力不足、群众认可度低等**类负面情形,对现任班子成员进行反向筛查。通过与纪检、信访等部门数据比对,对存在问题的干部及时预警,近三年共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名,优化了班子结构。
(二)深入排查矛盾纠纷,维护基层稳定。一是构建多元排查网络。整合乡镇干部、驻村工作队、网格员等力量,组建**支排查小组,采取“拉网式”排查与“重点式”排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土地承包、征地拆迁、集体资产处置等矛盾易发领域进行全面排查。今年以来,累计排查矛盾纠纷**件,化解率达**%。二是建立分级化解机制。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按照问题性质、复杂程度进行分级分类,建立“村、乡镇、县”三级化解台账。明确责任主体和化解时限,对一般性矛盾由村级调解组织就地化解,复杂矛盾由乡镇和县级部门联合调处,确保矛盾纠纷不出村、不出乡镇。三是强化源头预防措施。定期开展矛盾纠纷分析研判,针对多发频发问题,研究制定防范措施。加强法治宣传教育,通过举办法律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提高群众法律意识,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发生。今年已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场次,覆盖群众**万人次。
(三)动态监测村情变化,把握换届主动。一是建立村情监测机制。依托信息化平台,对各村人口结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测。设置**个监测指标,定期更新数据,及时掌握村情变化趋势。通过大数据分析,提前预判换届工作可能面临的问题,制定应对预案。二是加强风险预警研判。成立换届风险评估小组,对各村换届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建立风险预警台账,对存在风险隐患的村进行重点关注,实行“一村一策”精准施策。近三年,累计对**个村开展风险评估,化解潜在风险**个,确保换届工作平稳有序。三是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制定换届工作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和责任分工。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畅通信息报送渠道,确保各类问题及时发现、快速处置。
二、拓宽选人用人视野,优化班子队伍结构
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是换届工作的核心任务。**市坚持不拘一格选人才,打破年龄、学历等限制,拓宽选人视野,广开进贤之路,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群众认可度高的村“两委”干部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一)科学制定选人标准,破除不合理限制。一是突出政治标准首位。将政治素质作为选人用人的首要条件,制定政治素质考察细则,通过政治表现鉴定、政治理论测试等方式,对候选人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担当进行全面考察。近三年,在换届中因政治素质不过关被否决的候选人达**名。二是注重能力实绩导向。根据农村工作实际,制定涵盖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群众工作等方面的能力评价标准。对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重大任务中表现突出的干部,优先纳入选人视野。今年换届中,**名在重点工作中表现优异的干部进入村“两委”班子。三是放宽年龄学历限制。对长期扎根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公认度高的优秀村书记,不搞“一刀切”。适当放宽学历要求,注重选拔具有实践经验、能带领群众致富的人才。换届后,村“两委”班子中50岁以上干部占比**%,大专以下学历干部占比**%,实现年龄、学历结构的合理优化。
(二)挖掘本土人才资源,充实干部队伍储备。一是建立人才信息库。全面摸排农村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人员、退役军人、乡村教师医生等本土人才,建立涵盖**人的人才信息库。定期对人才信息进行更新维护,掌握人才动态。通过举办人才座谈会、创业交流会等形式,加强与本土人才的沟通联系。二是实施后备干部培养计划。按照“一职两备”标准,选拔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名。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通过参与村级事务、挂职锻炼等方式,提升后备干部能力素质。建立“导师帮带”机制,安排经验丰富的老干部与后备干部结对,进行传帮带。近三年,共有**名后备干部进入村“两委”班子。三是鼓励青年人才返乡任职。出台吸引青年人才返乡政策,在创业扶持、待遇保障等方面给予倾斜。开展“雁归行动”,通过召开返乡人才推介会、发布岗位需求信息等方式,吸引**名在外能人返乡任职,为村“两委”班子注入新鲜血液。
(三)创新选人用人方式,拓宽干部来源渠道。一是推行“跨村任职”。打破地域限制,在乡镇范围内统筹调配干部资源,推行“跨村任职”。对人口较少、发展困难的村,选派优秀干部兼任村书记或主任。目前,全市已有**个村实现“跨村任职”,有效解决了部分村人才短缺问题。二是探索“县乡统筹选派”。从县乡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优秀干部到村任职,担任村第一书记或副书记。选派干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三年,累计选派**名干部到村任职,推动实施产业项目**个,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万元。三是开展“公开选聘”。面向社会公开选聘优秀人才到村任职,通过笔试、面试、考察等环节,选拔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公开选聘的人才在村级事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以来,通过公开选聘补充村“两委”干部**名。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