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84
发布时间:2025-05-19
今天,很荣幸代表县委作“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典型发言。2025年,我县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关于能力作风建设的部署要求,以“干部作风大转变、工作效能大提升”为目标,创新实施“铸魂、提能、砺为、正风”四大工程,推动全县党员干部能力作风实现根本性转变。在2025年度全市综合考核中,我县营商环境评价、群众满意度等6项指标位居全市第一,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等8项工作获市委市政府表彰。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汇报具体做法:
一、坚持思想引领,筑牢能力作风建设的根基
(一)以“五学联动”机制推动理论武装入脑入心。建立“县委领学、党委促学、支部研学、党员自学、实践验学”五级联动机制,县委常委会带头开展“第一议题”学习24次,专题研讨12次,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力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县委书记带头撰写《以能力作风之变聚高质量发展之势》理论文章,获《求是》杂志转载。创新“干部夜校”模式,每周四晚开设“能力提升大讲堂”,邀请省市专家、基层骨干授课,如邀请省委党校教授解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组织“乡村振兴实战案例”分享会,2025年累计培训干部1.2万人次,覆盖全县所有科级干部及村(社区)书记。在“”微信公众号开设“作风建设微课堂”,每日推送“金句微解读”“案例微警示”等内容,开发“每日一答”互动功能,累计推送学习资料365期,实现理论学习“全天候”“不打烊”,干部在线学习参与率达98%。
(二)以“三问三查”活动推动思想破冰突围。围绕“能力短板在哪里、作风顽疾是什么、改革突破口怎么找”,在全县开展“三问三查”专题研讨。县级领导带头深入基层调研,县委副书记带队走访全县12个镇街、56家重点企业,召开座谈会86场,收集意见1200余条,梳理出“本领恐慌”“中梗阻”“躺平心态”等12类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干部能力作风提升“二十条”》,明确“不会为、不敢为、不愿为”的具体表现和整改路径,如针对“项目推进慢”问题,出台“并联审批+容缺受理”机制,审批时限压缩40%。推动干部思想从“被动应付”向“主动求变”转变,2025年全县干部主动谋划改革创新事项136项,其中“农村宅基地改革”“医共体建设”等8项改革获省级试点。
(三)以“典型示范”工程营造比学赶超氛围。选树“担当作为好干部”“作风建设先锋岗”等先进典型30名,制作《攻坚路上》系列专题片,在县电视台、户外大屏滚动播放,其中《驻村书记的“三本账”》讲述某第一书记化解十年信访积案故事,引发干部强烈共鸣。开展“作风建设大家谈”活动,组织12名镇街书记、30名县直部门负责人面向全社会公开承诺,如县行政审批局局长承诺“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接受群众监督。建立“红黑榜”制度,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实行“月评比、季考核”,2025年发布“红榜”单位24个、“黑榜”单位6个,对3家连续2次上“黑榜”单位负责人进行约谈,形成“以实绩论英雄”的鲜明导向,推动全县重点工作季度考核排名从全市第6位跃升至第2位。
二、突出实战导向,锤炼干事创业的过硬本领
(一)实施“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计划”。聚焦高质量发展需求,开设“双招双引”“乡村振兴”“应急管理”等专题培训班12期,培训干部1800人次。其中,“双招双引”班开设“产业链招商”“资本运作”等模块课程,邀请苏州工业园区原招商局长现场授课;“乡村振兴”班组织学员到浙江安吉、江苏华西村开展案例教学,形成调研报告36篇。选派50名年轻干部到信访维稳、征地拆迁等“吃劲岗位”锻炼,建立“导师帮带制”,由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一对一”指导。抽调30名科级干部参与沿江高铁、通用机场等重大项目攻坚,实行“专班+例会”模式,每周调度进展。2025年,在全省重大项目观摩中,我县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以“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获评第二名,项目专班负责人因表现突出被提拔为副县长。
(二)开展“百日攻坚”行动破解发展难题。针对历史遗留问题,开展“化解信访积案、盘活僵尸企业、清理闲置土地”三大攻坚战。县级领导包案化解10年以上信访积案12件,如县委副书记牵头化解某企业职工社保纠纷,通过“资产抵押+分期支付”方案,终结持续15年的信访案件。盘活僵尸企业8家,其中原纺织厂通过“破产重整+招商引资”模式,引入年产30万锭智能纺纱项目,带动就业800人。清理闲置土地1200亩,特别是通过“府院联动”机制,成功处置某破产企业1.2亿元债权债务,引进智能家居项目,实现“腾笼换鸟”。2025年,全县工业用地亩均税收提高至12万元,增长35%,相关经验被《新华社内参》刊发。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