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在2025年全省乡村产业工作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

浏览量:38

发布时间:2025-05-10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县积极探索产业兴村发展模式,促进企业、村集体和农户优势互补、利益互联,实现“乡乡有产业、村村有企业、户户有收益”。我县先后列入全国100个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成功创建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

一、扶持企业发展,产业集群快速形成

(一)创新投融资模式扶企业。一是政策整合强统筹。紧紧抓住国家整合涉农资金“四到县”等政策机遇,建立跨部门资金统筹机制,打破条块分割,将分散在各部门的涉农资金进行系统整合。通过优化资金使用流程,把投资方式由“撒胡椒面”式的分散投资转变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集中投资,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资金保障。二是创新模式聚资源。积极探索“政府主导投资金、搭建平台建基地、引入主体抓经营”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引导作用。以政府资金为撬动支点,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推动资金向园区流动,实现产业发展要素的高效配置。自2018年以来,共整合投入财政涉农资金5.14亿元,引入经营主体投入5.18亿元,有力推动了产业园区建设。三是风险防控保安全。在创新投融资模式过程中,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和防控体系。对重大投资项目进行科学论证和风险评估,加强资金使用监管,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为产业集群发展筑牢风险防线。

(二)加大金融贷款帮企业。一是创新投入机制。探索建立政府、企业、银行“334”项目资金投入机制,明确各方责任和资金比例。政府投入30%财政资金,重点完善水电路和种植大棚、养殖圈舍等固定设施建设,改善产业发展基础条件;引进龙头企业投入30%自有资金,用于建设生产、加工、冷链、物流等配套设施,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撬动金融部门投入40%信贷资金,为企业提供经营环节流动资金,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投入不足等问题。二是深化银企合作。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定期组织银企座谈会、项目推介会等活动,加强银行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推动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开发个性化金融产品,提高金融服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三是完善信用体系。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完善信用评价机制。对信用良好的企业给予信贷优惠和政策支持,对失信企业进行联合惩戒,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三)搭建平台引企业。一是成立专业公司。由政府注资成立农业投资开发公司和工业投资开发公司,明确公司职能定位,负责园区基地建设和资产运营管理。通过专业化运营,提高园区建设和管理水平,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二是定制服务设施。根据企业需求,为企业量身规划建设温室大棚、标准化生产车间、冷链物流设施等。企业只需支付租金就可“拎包入住”,降低企业投资成本和运营风险,提高企业入驻积极性。三是强化招商引企。制定精准招商政策,明确招商重点和方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方式,先后引入昆明花拍中心、**云秀花卉等一大批省内外龙头企业。截至目前,已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3户、州级农业龙头企业25户,县级农业龙头企业24户,带动形成集生产、加工、冷链、物流、仓储、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

二、优化营商环境,经营主体活力倍增

(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一是深化审批改革。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暧心行动”,进一步提升“一颗印章管审批”改革成果。优化项目并联审批流程,建立“一窗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工作机制,提高审批效率。完善精准招商机制,加强项目策划包装和对接服务,提高招商成功率。二是强化联系帮扶。建立完善县级领导和县级部门联系帮扶重点企业制度,31名县级领导挂点联系重点企业。定期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时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企业提供“保姆式”“娘家式”服务,让企业感受到政府的关怀和支持,实现企业招得来、稳得住、能发展。三是加强监督考核。建立营商环境监督考核机制,加强对各部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监督检查。将营商环境建设纳入部门绩效考核体系,对工作落实不到位、企业反映强烈的部门进行问责,确保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二)全力落实助企纾困政策。一是推行“免申即享”。简化惠企政策兑现流程,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模式。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信息共享,主动识别符合政策条件的企业,直接将政策红利兑现到企业账户,让企业及时享受到政策优惠,减轻企业负担。二是加大资金支持。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4988万元,兑现工业商贸企业奖励及培育企业升规纳统工作经费695.03万元。通过资金支持,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周转困难,支持民营企业茁壮成长,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让经营主体多起来、活起来、强起来。2024年底,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63.11亿元。三是加强政策宣传。通过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政策宣讲会等多种渠道,加强惠企政策宣传解读。组织政策宣讲团深入企业开展政策宣讲活动,帮助企业了解政策、掌握政策、用足用好政策,提高政策知晓率和落实率。

(三)构建人才科研支撑体系。一是深化校地合作。围绕全县重点产业发展布局,加强与中国农业大学、**花卉科技推广中心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开展联合攻关和技术研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二是加强人才引育。以**云秀等一批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为载体,吸引各类技术、人才、资本参与科技孵化性实体建设。持续开展“高精尖缺”人才招引,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4个。同时,加强本土人才培养,开展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三是鼓励技术创新。制定激励政策,鼓励园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技术攻关活动。对企业研发投入给予财政补贴,对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企业给予奖励,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三、企业联村帮扶,互联互促携手共赢

(一)培强经营主体。一是开展结对共建。组织115家民营企业、商(协)会与全县77个村(居)委会全覆盖开展村企结对共建。通过结对共建,引导企业参与农村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截至目前,共培育农业龙头企业62户、农民专业合作社462个、家庭农场129个、专业大户2500户,带动全县6800余户农户发展花卉、蔬菜、水果订单生产25万亩,户均增收5万元。二是推动产业融合。鼓励企业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合作,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产业融合,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完善利益联结。建立健全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订单农业、股份合作、土地流转等方式,让农户分享产业发展红利。引导企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带动农民共同富裕。

(二)培强特色产业。一是培育产业龙头。以企业增效带动产业增值,村企联动绑牢利益联结机制。以云秀花卉有限公司牵头组织23家花卉企业成立花卉产业联合会,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整合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推动花卉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目前,已带动14户家庭农场、65户专业种植户发展现代花卉产业集群2.06万亩,其中。水肥一体化智能化高端花卉7300亩,全县花卉从业人员达7500余人,鲜切花产量达10亿枝,实现全产业链综合产值18亿元。二是发展订单农业。以**佳祎云菜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为依托,带动农户发展订单蔬菜种植。通过订单农业,稳定农产品销售渠道,降低市场风险,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全县发展绿色蔬菜基地18万亩,综合产值达9亿元。三是加强品牌建设。实施品牌战略,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和推广。鼓励企业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打造区域公用品牌。通过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壮大集体经济。一是实施“倍增”工程。以龙头企业为引领,深入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倍增”工程。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任务,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发展。二是创新发展模式。探索多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如资源开发型、资产盘活型、服务创收型等。鼓励村集体利用闲置土地、房屋等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支持村集体开展农业生产服务、物业管理等服务项目,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三是加强管理监督。建立健全村级集体经济管理制度,加强对村级集体资产、资金、资源的管理和监督。规范村级集体经济收支行为,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高效。同时,加强村级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提高村级集体经济管理透明度。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