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廉洁金句: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

浏览量:66

发布时间:2025-04-29

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

《拒礼诗》

[明]况钟

清风两袖朝天去,

不带江南一寸棉。

惭愧士民相饯送,

马前洒泪注如泉。

译文:来时孑然一身,走时不带一寸棉花,只有两袖清风。面对争相前来相送的百姓们深感惭愧,驻足在马前的我泪如泉涌。

赏析:这首诗是明代官员况钟所写,况钟是一位受百姓尊敬的清官,苏州人民称他“况青天”。明正统五年,况钟赴京述职,苏州大小官员和百姓纷纷赠礼送行。况钟全部拒收,并作此诗言志,表示来时孑然一身,走时不带一寸棉花,只有两袖清风。在他的意识里,为民谋福是本分,为官清廉也是本分,在任上所做的一切善政,不是施恩于民,而是职责所系,他做的不是百姓的“父母官”,而是百姓的“仆人”。因此,对于士民的饯送,他感到非常惭愧。

况钟的这份清风正气,萌发于为民初心、根植于为民初心、常青于为民初心。苏州繁华富庶,历代地方上的贪官记载都比较多,而况钟在苏州任职13年,却从未有任何贪污腐败之举。这是为什么?这源于况钟赴苏州任职前,就立下了为民谋福的坚定初心。这颗初心,也在之后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坚如磐石,历久弥坚,正是始终秉持着这份初心,况钟才能在糖衣炮弹面前,始终如一、坚定不移。


拓展:

罢郡轻舟回江南,不带秦中一寸棉。

《罢郡》

[清] 蔡信芳

罢郡轻舟回江南,

不带秦中一寸棉。

回看群黎皆有愧,

长亭一别心黯然。


作者简介:

蔡信芳,清史稿无传,生卒年不详。字芝轩,湖南善化人,进士出身,蔡信芳一贯衣着朴素,总是一身布衣装扮。道光四年(1824年)任蒲城知县,颇有善政。他上任伊始审理的⼀宗财产纠纷案表现出的清廉为民,让他走进了蒲城百姓心坎里。

创作背景:

清朝道光年间,蔡信芳曾出任陕西的浦城知县。他爱民如子,政绩颇佳,在离任之际老百姓倾城相送,拦道挽留的哭声震天动地。他甚为感动,当即赋诗一首:罢郡轻舟回江南,不带秦川一寸棉。回看群黎终有愧,长亭一别心黯然。

赏析:

诗言志也,言为心声。蔡信芳明明是政绩卓著,蔡信芳离任时仍觉得还有做得不够的地方,怕辜负了百姓,不愿意带一寸棉丝离去,带去的是惭愧之心,仍然是羞愧不安,这该是何等不平凡的崇高境界!毛毛细雨湿衣裳,点点贪念毁名节。今天的党员干部应该更有觉悟和境界,更要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如果不能保持头脑清醒,保持一颗“明白心”,就会为物欲所惑,为名利所困。“大厦千间,夜眠七尺;珍馐百味,无非三餐”。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当诱惑渐欲迷人眼,领导干部要把握正确的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树立坚定的理想与信念,炼就一双火眼金睛,识破诱惑背后的陷阱,防止误入歧途。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