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在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集体学习会上的研讨发言(2篇)

浏览量:344

发布时间:2024-10-02

第一篇:在农业农村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集体学习会上的研讨发言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夯实农业基础地位,深化农村改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系统部署,为新征程上深化农村改革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提供了遵循。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锚定建设农业强市目标,坚持发展必须是、只能是高质量发展,扎实稳妥推动农村改革重大举措落地见效,进一步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长效机制,在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上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为**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做好“三农”贡献。

一、坚持稳中求进,落好完善基本经营制度关键招

历史和实践证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把稳农村改革航向之根本,必须在创新实践中不断巩固完善,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夯实稳固根基、提供持久动力。

一是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我市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范围已扩大到4个整县77个整乡推进,要坚持“大稳定、小调整”,为在2025年至2027年第一轮土地承包集中到期时全面铺开探索路径、积累经验,确保绝大多数农户原有承包地保持稳定、顺利延包。

二是完善农业经营体系。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发展壮大三年攻坚行动,重点推进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提质增效,健全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同带动农户增收挂钩,引导更多小农户在耕、种、防、收等作业环节采取生产托管模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三是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入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集中整治,以“册外地”清查为突破口,全面摸清和规范管理村集体资源、资金、资产。制定出台全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实施细则和加强农村集体经济合同管理指导意见,逐步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

二、坚持人民至上,打好支持强农惠农富农组合拳

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深化农村改革必须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撑保障,千方百计让农民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一是健全种粮收益保障机制。深入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力争为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贡献1/5的增量,扛稳保障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积极参与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拓展对产粮大县补偿渠道,进一步激发地方和农户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性。

二是发展壮大特色富民产业。坚持小切口、大纵深,分别制定实施乡村富民特色产业、人参产业、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进一步做优做强以人参为代表的乡村特色产业和质优价优的标志性产品,积极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做深做实“土特产”文章,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三是优化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坚持将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从价格、补贴、保险等方面强化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发展多层次农业保险,健全政策性保险、商业性保险等农业保险产品体系,全面实施玉米、水稻、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政策,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更好满足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化保险需求。

四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细化促进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农民增收政策举措,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推动防止返贫帮扶政策与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健全脱贫攻坚国家投入形成资产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持续发挥作用。

...


第二篇:在生态环境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集体学习会上的研讨发言

同志们: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等方面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为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指明了前进方向。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必须坚定不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扛起维护国家“五大安全”重要使命,全面实施《美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全面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

一、全面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厚植**生态环境优势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查干湖考察时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振兴东北的一个优势。生态环境建设对东北转型发展至关重要,一定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冰天雪地都是金山银山。高标准开展生态环境保护,让优质的生态环境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石,要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制定出台美丽**建设行动方案,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纵深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攻坚提升行动;要针对燃煤污染、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农业面源污染等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采取创新举措全力攻坚;要着力强化精准、科学、依法治污能力,加快建立现代化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完善全重点流域上下游一体化保护体制机制,深化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生态环境监管模式,健全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机制。

二、大力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东北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充分发挥**在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中的重要作用,要巩固“两屏两廊”生态安全屏障,坚守生态保护红线,持续推进“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要强化生态系统整体性保护修复,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要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体系;要完善生态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健全生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全面提升生态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应对和处置能力;要守牢环境安全底线,完善环境应急协调机制,健全分级负责、属地为主、部门协同的环境应急责任体系。

三、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畅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渠道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和做法”“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统筹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推动绿水青山的自然财富、生态财富转化为社会财富、经济财富,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和超低排放改造,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要优化能源供给结构,严格实施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统筹风电、光电等新能源发展,创建新能源产业“绿电+消纳”试点,抢先布局氢能和新型储能产业新赛道;要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全面落实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要探索具有**特色的“两山”转化途径,强化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

  • 点赞 4

  • 收藏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