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写作用典: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

浏览量:886

发布时间:2024-05-15

第一部分: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

【例文】

引导和鼓励大家表达不同的看法,善于把众人的“眼光”汇聚起来,形成正确的选人用人意见。“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领导干部要练就一双识人慧眼,还须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摆脱私心杂念的缠绕羁绊。(解放军报《用人当如“巧匠制木”》)

【典故】

出自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上》,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

【释义】

意思是,孟子说:“观察人,没有比观察他的眼睛更好的地方了,眼睛不能掩盖他的丑恶。心胸端正,眼睛就明亮;心胸不正,眼睛就昏暗。听人说话,观察他的眼睛,他的善恶能藏匿到哪里去呢?”

【赏析】

得人之道,在于识人。商汤从陪嫁奴隶之中识得伊尹,商汤从此走向强盛;周文王于渭水河畔识得太公,开辟文王一代霸业;刘邦在乱世之中选出“汉初三杰”,赢得楚汉相争先机。相反,如果不能识人,轻则如鲁庄公之于管仲、项羽之于韩信,因不识人才而事业难成,重则如玄宗毁于安禄山、汉文帝惑于邓通,因识人不准而导致国家动荡。经世之道,识人为先。古代先贤总结出了一些方法,比如战国时期的李悝总结出“识人五法”,《吕氏春秋》提出了“识人六法”,诸葛亮有“观人七法”,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识别人才。我们党历来重视选贤任能,毛泽东同志曾说:“不但要看干部的一时一事,而且要看干部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这是识别干部的主要方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探索建立日常考核、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的知事识人体系,走出了唯票数、唯分数、唯年龄、唯资历等人才评价误区,一大批深得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干部涌现出来。当前,党和人民事业正面临着各种风险挑战,对选人用人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公道用人,克服一切私心杂念,打消一切思想顾虑,排除一切干扰阻力,始终公平对待人才、公道评价人才、公正选拔人才,真正把事业发展需要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

【用法】

主要适用于组织工作类讲话,侧重强调选人用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落实好干部标准,加强考核评价,提高识人用人精准度。

【其他】

“眊”读音为:mào,释义 1.眼睛昏花,看不清楚。2.昏聩;糊涂。


第二部分:胸中正,则眸子瞭焉

【例文】

笃守公道正派。公道正派,是为政之德、举贤之要。“胸中正,则眸子瞭焉”,心地纯正的人,自然目光明亮,也能公道识人用人。我们党在选贤用能上,历来主张公道正派。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在干部政策问题上坚持正派的公道的作风,反对不正派的不公道的作风。坚持公道正派选贤用能,领导干部就要立公心、行公道,斩断私情、私隙、私意、私利的纠缠,摒弃用人唯亲、用人唯近、用人唯利等不正之风,公道对待人才、公平评价人才、公正使用人才。(解放军报《荐贤贤于贤》)

【典故】

出自战国孟轲《孟子.离娄上》:“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

【释义】

意思是,孟子说:“一个人身上存于内而表现于外的,没有哪一处强过他的眼睛。眼睛不能掩盖一个人丑恶的灵魂。心正,眼睛就明亮;心不正,眼睛就昏暗。听一个人说话的时候,观察他的眼睛,这人的善恶能躲到哪里去呢?

【赏析】

古训说,“政者正也”“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守正,堪称从政者必备的品质与修养。恪守正道、胸怀正气、行事正当、捍卫正义……回溯历史,那些在政绩上有建树、在百姓中有口碑的为官者,盖因做好了“正”字文章,彰显出以正治道、以正立心的勇气与智慧。自古而今,真正的守正者,宁可丢弃官位、放弃利益甚至牺牲自己,也绝不愿丢弃为人清正的底线。心头牢记一个“正”字,把“正”看得高于一切,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注重砥砺心志,身正影直、不贪不占,才能问心无愧、于心自安,行得正、坐得稳。反之,如果人生的“正”字大厦发生倾斜,品行不端、政德不修、党性不强,最终必生邪心、走歪路、办坏事。刘少奇同志曾说:“共产党就是代表人类正气的。我们要发扬和提高这种无产阶级的正气,克服一切的邪气。”共产党人理应襟怀坦荡,矢志追求正直、正义、正派,堂堂正正做人,公正无私处事,清清白白为官。切实做到坚持原则、廉洁自持、以身作则、大公无私,方能抵挡诱惑、守住底线,也才会看透是非、想清得失。

【用法】主要适用于党课报告,侧重强调党性修养,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正气、走大道,保持共产党员良好政治品质。


第三部分:胸中正 则眸子瞭焉

【原文】

古人说,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首先要从政治上看,才能看得更明白。

——《反腐败斗阵是党自我革命必须长期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论党的自我革命》)

【原典】

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

——《孟子·离娄上》

【释义】

在《孟子·离娄上》中,关于如何评价一个人,孟子提出:“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即一个人的眼睛是最能表现其内心状态的,当心地纯正时,眼睛就明亮,心中不正,眼睛就会浊暗。

孟子认为,“仁义礼智根于心”后,就能“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在浩然正气的充盈之下,人能实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文质如一,眼睛与心、言辞与心都一致起来,便可以通过外在的言辞、眼神等来判断一个人。它启示人们,要善于从外在表现去识察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将言辞与内心联系起来,循外入内,由表及里。

不仅仅是看人,看事物看问题都是如此。古语云:“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人们认识到,任何事物都有其现象和本质。因此,不能仅从表面看事物,而要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

公元825年,杜牧写下了《阿房宫赋》。“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在不长的篇幅中,他极力描写了阿房宫的奇丽壮观。为了修建这样一座奢华的宫殿,秦始皇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百姓生计无比艰难,社会矛盾不断加剧。于是,“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从阿房宫的修建与焚毁,杜牧看到了当时统治者的穷奢极欲、挥霍无度,搜刮民财、征用民力,也看到了秦朝二世而亡的历史原因:“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历史长河奔涌不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成为中国古代王朝摆脱不了的宿命。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表象,人们清楚地看到,事业的成与败,王朝的兴与衰,其根本在于人心向背。“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民心,永远是最大的政治。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自觉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

腐败是人类社会几千年历史中的一个痼疾,是横亘在世界各个国家面前的共同难题。百余年来,不论面临什么样的环境、承担什么样的任务,我们党始终清醒地看到,腐败问题本质上是政治问题,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任其滋长蔓延,会使党的思想变质,忘记初心使命;会使党的组织软弱涣散,丧失革命性和战斗力;会使党脱离群众,失去民心。正是对腐败的政治本质和政治危害有了这样深刻的认识,有了这样的态度、决心、勇气,就有了我们党自觉推进反腐败斗争的强大动力与坚定行动。

1932年,瑞金响起惩治腐败的“第一枪”,谢步升被判处死刑。毛泽东就此专门指出,“腐败不清除,苏维埃旗帜就打不下去,共产党就会失去威望和民心!”

1952年2月10日,刘青山、张子善贪污案公审大会在保定市体育馆举行。“是要他们俩,还是要中国?”面对为刘、张二人求情的声音,毛泽东这样发问。

1983年1月,被称为改革开放后反腐第一案的王仲案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震动。邓小平一再告诫全党“看得更深一点”,如果“不坚决刹住这股风”,党和国家就可能要“改变面貌”。

党的十八大以来,谈及腐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用到生死存亡、亡党亡国、严峻复杂、不堪设想、霸王别姬这样的词,强调腐败问题对党的执政基础破坏力最大、杀伤力也最大,是最容易颠覆政权的问题,是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反腐败斗争是一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重大政治斗争,必须决战决胜;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十四亿人民,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人心向背账,必须坚持以正风肃纪反腐凝聚党心军心民心,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强调开展反腐败斗争首先要从政治上看,政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必须消除党内政治隐患,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

这是力挽狂澜的政治决断。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党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坚持首先从政治上看,从政治上查,持续盯住“七个有之”问题,严肃查处阻碍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严重损害党的执政根基的腐败问题,坚决清除政治上蜕化变质、对党不忠诚不老实的“两面人”,把严惩政商勾连的腐败作为重中之重,坚决打击以权力为依托的资本逐利行为,坚决防止各种利益集团、权势团体向政治领域渗透。经过坚持不懈的强力反腐,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决心坚如磐石;“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初心一以贯之。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深刻认识各类腐败问题的政治本质和政治危害;不断提高政治领悟力,深刻体悟党中央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的决心意志;不断提高政治执行力,按照党中央指明的方向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版权说明:第三部分来源:鸢都清风,其他部分来源互联网及本站收集)

  • 点赞 2

  • 收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