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交流发言材料:以“优服务、提效能”的担当,擦亮政务服务为民品牌

浏览量:55

发布时间:2025-10-2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非常荣幸能有此机会,与各位同仁围绕“优服务、提效能”这一永恒课题,分享体会、交流互鉴。政务服务是连接政府与群众企业的桥梁纽带,其温度、速度与精度直接关系到营商环境的优劣、人民群众的福祉乃至党委政府的公信力。在当前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发展大势下,唯有以“优服务”滋养为民初心,以“提效能”驱动改革攻坚,方能真正擦亮政务服务这块“金字招牌”,回应好时代之问、人民之盼。

一、深刻把握“优服务、提效能”的时代内涵与战略意义,筑牢思想根基

“优服务、提效能”绝非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蕴含深厚价值追求与实践要求的系统工程。所谓“优服务”,核心在于实现从“管理者”到“服务者”的角色重塑,其内涵远超微笑服务、礼貌待客的表层,更深层次地要求我们树立“用户思维”,站在群众企业的角度,感知痛点、疏通堵点、解决难点,提供更加人性化、精细化、有温度的服务体验。它要求我们变“被动应答”为“主动问需”,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真正让服务对象感受到被尊重、被关怀、被重视。而“提效能”,则关键在于推动政府治理体系的深层次变革与业务流程的革命性再造,其目标是打破部门壁垒、打通数据孤岛、压缩冗余环节,以最简的流程、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实现最优的办理效果,本质上是对行政体制运行效率的全面优化和提升。

深刻理解这两者的战略意义,是我们行动的前提。从宏观层面看,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核心抓手。一个地区的竞争力,越来越体现在政务服务的效率和水平上。哪里服务好、效率高,人才、资本、项目就会向哪里汇聚。从微观层面看,这直接关系到每一个市场主体的活力释放,关系到每一位办事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群众企业办事过程中遇到的每一道门槛、经历的每一次等待、面对的每一张冷脸,都在消磨着他们对政府的信任。反之,每一次高效便捷的办理、每一次贴心温暖的帮助,都在为政府公信力加分。因此,我们必须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坐不住”的责任感,将“优服务、提效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其作为衡量我们工作成败得失的重要标尺。

二、聚焦关键环节,在标准化、智能化、人性化服务上持续用力,彰显为民本色

擦亮服务品牌,首先要从服务本身入手,推动服务模式从“有”向“优”、从“粗放”向“精细”转变。我们要大力推动服务标准化建设,制定清晰统一、一目了然的服务规范和办事指南,确保在同一地区、不同窗口都能享受到无差别、可预期的服务品质,彻底消除“模糊地带”和“弹性空间”,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我们要全力拥抱数字化浪潮,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持续深化“一网通办”改革,推动更多事项实现全程网办、掌上可办。要善于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探索“免申即享”、“智能审批”等新模式,实现政策精准推送、服务主动上门。例如,在保障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推广电子证照互认共享,避免重复提交材料;优化在线咨询和智能客服系统,提供二十四小时不打烊的在线服务。我们要始终坚守人性化服务底线,保留并优化必要的线下服务渠道,特别是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代办服务,绝不能因为技术升级而抛弃任何一位群众。在服务大厅,要注重环境营造,完善便民设施,推行微笑服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等,于细微处见真情,让每一位前来办事的群众都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与尊重。

三、聚力流程再造,在协同化、集约化、规范化运行上深化改革,提升办事效能

效能的提升,根子在流程,关键在协同。我们必须勇于向体制机制障碍开刀,敢于对部门利益动手术,通过深刻的流程再造,实现行政效能的跨越式提升。要坚定不移地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以群众企业眼中完整的一件事为中心,打破部门界限,重构办事流程,整合申报材料,实行“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次提交、限时办结”,最大程度减少企业群众在不同部门、不同窗口之间的往返奔波。要强力推进跨层级、跨区域协同办理,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不断拓展“跨省通办”的事项范围和地域覆盖,着力破解群众异地办事“多地跑”、“折返跑”难题,为人口流动、生产要素自由流通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要建立健全审管衔接联动机制,确保审批与监管信息实时共享、业务无缝对接,在提升审批效率的同时,守住安全与风险的底线。此外,要积极探索和规范告知承诺制的应用,对风险可控、通过事中事后监管能够纠正不符合审批条件行为的行政许可事项,采取告知承诺方式实施审批,用一纸信用承诺替代部分证明材料,大幅压缩审批时限,充分释放市场主体的创业创新活力。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