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56
发布时间:2025-10-16
同志们: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出版发行,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为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权威教材。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部门,市民政局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学深悟透这部著作,将其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下面,我结合民政工作实际,从三个方面汇报学习体会。
一、深刻把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理论精髓,筑牢民政工作的思想根基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与前四卷一脉相承、有机统一,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全书以“人民至上”为价值主线,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践路径,为我们破解民政领域难题提供了“金钥匙”。
(一)从“人民至上”理念中把握民政工作的初心使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论述,深刻诠释了民政工作的根本立场。近年来,我市民政系统始终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建成城乡养老服务中心189个,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780元、620元,保障困难群众12.3万人。但对照“共同富裕”目标,仍存在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薄弱、特殊群体保障精准度不足等问题。这要求我们必须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为指引,始终把群众急难愁盼放在心上,用“绣花”功夫做好民生兜底保障。
(二)从“系统观念”方法中提升民政治理效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系统观念”,为民政工作提供了科学方法论。当前,我市正面临人口老龄化加速、社会组织管理难度加大等挑战。我们必须运用系统思维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在养老服务上,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服务体系;在基层治理中,深化“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志愿服务”模式;在儿童福利领域,完善“监测预防、动态帮扶、应急处置”全链条机制。通过系统性改革,推动民政工作从“保基本”向“高品质”跨越。
(三)从“守正创新”要求中激发民政事业活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我市民政系统探索“互联网+民政服务”,实现低保、救助等8项业务“掌上办”,但智慧养老平台覆盖率仅为65%,与群众期待仍有差距。我们要以理论创新带动实践突破,加快推进“数字民政”建设,开发特殊群体动态监测系统,推动惠民政策“精准滴灌”;同时深化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培育社区社会组织500家以上,打造基层治理“生力军”。
二、锚定“国之大者”,推动理论学习与民政实践深度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我们要把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与贯彻总书记关于民生保障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聚焦“三地一区”建设战略,找准民政工作服务大局的切入点。
(一)以“弱有所扶”为重点,筑牢民生保障底线。《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的论述,要求我们兜住兜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下一步要重点推进三项工作。精准救助提标扩面。建立困难群众动态监测机制,将支出型困难家庭纳入保障范围,2025年实现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全覆盖;临时救助高效响应。推行“先行救助”模式,对急难型救助对象24小时内予以响应,全年救助困难群众不少于3万人次;慈善力量协同发力。搭建“慈善+社工+志愿服务”平台,开展“助老、助孤、助残”专项行动,募集慈善资金超5000万元。
(二)以“老有颐养”为目标,构建养老服务新格局。针对我市老龄化特点,落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要求,实施三大工程。社区养老提质增效。新建嵌入式养老服务站30个,实现城市社区全覆盖;推广“物业+养老”模式,为居家老人提供助餐、助浴等“六助”服务;机构养老转型发展。推动80%公办养老机构转型为区域性照护中心,新增护理型床位1200张;智慧养老赋能升级。建成市级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为独居老人配备智能手环2万台,实现安全监测、紧急呼叫等功能全覆盖。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