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公司团委书记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关于“第五卷”重点交流发言材料

浏览量:46

发布时间:2025-10-1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共同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这部光辉著作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进新征程生动实践,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成果的权威著作。作为公司团委书记,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学习第五卷,不仅是理论上的再武装,更是精神上的再洗礼、行动上的再出发。特别是书中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电力青年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下面,我结合学习体会和公司共青团工作实际,围绕“理论武装、创新驱动、传承担当”三个方面,谈几点不成熟的思考和认识,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以理论之光照亮青春航向,筑牢青年理想信念之基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通篇贯穿着“两个结合”的重大论断,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为我们引领青年、教育青年指明了方向。做好青年工作,首要任务就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青年头脑,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一)深刻把握“必读篇”,讲清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叙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重大成果。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必须担负起“政治学校”的职能。我们要原原本本、融会贯通地学习第五卷,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并将其转化为青年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的语言。我们要向广大团员青年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历程,讲明白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实践基础,讲透彻其“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本质特征。通过主题团日、青年讲堂、线上学习等多种形式,引导青年员工深刻认识到,他们所从事的电力事业,正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先行官”和“压舱石”,从而激发他们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内生动力。

(二)深刻把握“青年篇”,回答“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第五卷中蕴含着总书记对青年的殷切期望和深情关怀。我们必须心系青年、深入青年,把服务青年作为共青团工作的生命线。面对当前青年员工思想活跃、诉求多元的特点,我们不能停留在简单的说教上,更要感同身受地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愁所盼。要坚持“民生为大”,聚焦青年在职业发展、技能提升、婚恋交友、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现实关切,积极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把组织的关怀和温暖送到青年心坎上。只有这样,我们的思想引领才能更有温度、更有力量,我们的组织才能真正成为青年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坚强后盾。

(三)深刻把握“实践篇”,推动青年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共青团要积极引导青年员工将学习第五卷的收获转化为投身电力事业的实际行动。通过组织青年员工参与重点工程建设、技术创新攻关、志愿服务活动等,让他们在实践中锤炼本领、增长才干。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实践成果反馈机制,及时总结青年员工在实践中取得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激励更多青年员工在电力事业中建功立业。此外,还要注重培养青年员工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他们在实践中探索新方法、新路径,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智慧。

二、以创新之擎驱动发展伟力,激发青年建功立业之志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五卷中多次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对于我们供电企业而言,创新不仅是应对能源转型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青年员工施展才华、实现价值的广阔舞台。公司团委必须扛起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投身创新创效的重任。

(一)搭建青年创新平台,让“想创”的青年有舞台。公司现有员工近8000人,其中35岁以下青年员工约2800人,占比超过35%,团员600余人,这支庞大的青年队伍是公司创新发展的生力军。近年来,公司团委积极构建“创意征集、项目孵化、团队支撑、成果转化”的全链条青年创新工作体系。我们持续深化“青年创新工作室”“QC攻关小组”等品牌建设,鼓励青年员工围绕安全生产、电网建设、优质服务、数字化转型等中心工作,开展技术革新和管理创新。截至2025年9月,公司青年牵头或参与的创新项目达150余项,在提质增效、安全生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累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15项,授权发明专利30余件,青年创新成果已占公司年度总成果的60%以上,充分彰显了青年员工的智慧和力量。

(二)营造青年创新氛围,让“敢创”的青年有底气。我们要大力弘扬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破除“论资排辈”的陈旧观念,在全公司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通过举办青年创新创意大赛、“五小”成果发布会、技能比武等活动,为青年搭建展示才华、交流思想的平台,让一批有想法、有潜力的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同时,建立健全青年创新激励机制,对取得突出成果的青年个人和团队,在评优评先、职务晋升、薪酬待遇上予以倾斜,让创新者“名利双收”,让实干者“有位有为”,最大限度地激发蕴藏在广大青年中的创新潜能和创造活力。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