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街道党工委书记关于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研讨发言

浏览量:78

发布时间:2025-09-26

各位同志:

根据安排,下面我结合近期的学习和工作实际,谈几点个人体会,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出版,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作为一名在基层工作多年的党员干部,能够第一时间捧读这部思想深邃、内涵丰富的经典著作,我感到非常振奋,也深感责任重大。当前正值2025年秋季,全党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部著作的出版恰逢其时,为我们基层工作者在新征程上攻坚克难、开拓前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通过反复研读,我深受教育、深受启发。下面,我将从“学了什么”“想了什么”“准备怎么干”三个方面,汇报我的学习心得。

一、学了什么: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的时代内涵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收录了总书记在2022年5月至2024年12月期间的重要著作,系统展现了党的二十大以来治国理政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通读全书,我感到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就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学习过程中,我重点研读了其中关于民生福祉的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这一精辟论断,给了我最深刻的触动。

我理解,这不仅是一个响亮的口号,更是一种根本的价值取向和实践导向。书中深刻阐明,我们推进的现代化,不是少数人的现代化,而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不是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而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就要求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必须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来展开。书中强调,要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这些话语朴实而又厚重,让我深刻认识到,衡量我们街道工作的最终标准,不是汇报材料写得多么漂亮,不是牌子挂了多少块,而是辖区群众的笑脸多了还是少了,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增强了还是减弱了。总书记的论述,将宏大的国家战略与具体的百姓生活紧密相连,让我清晰地看到了作为一名街道党工委书记的职责定位。街道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中央的宏伟蓝图,最终要通过我们这些基层单位一砖一瓦的建设、一针一线的缝补,才能变为现实。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我学到的不仅是理论知识,更是一种沉甸甸的为民情怀和使命担当。它让我明白,街道工作千头万绪,但核心只有一个,那就是“人”,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位居民。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让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让“民生为大”的理念在*街道的每一个角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想了什么:在深学细悟中校准思想和行动的“定盘星”

掩卷沉思,总书记的谆谆教诲言犹在耳。结合我们*街道的实际情况,我产生了三个方面的深刻感悟。

一是我想到,必须始终站稳“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回顾过去,我们街道在推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辖区面貌日新月异。但静下心来反思,工作中是否还存在“重物轻人”“重显绩轻潜绩”的现象?比如,我们在推进旧城改造项目时,是否充分听取了每一户居民的意见?在建设新的社区服务中心时,功能布局是否真正贴合了“一老一小”的实际需求?学习了第五卷,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任何一项工作,如果脱离了群众的需求,背离了为民的初心,即便看起来再光鲜,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作为“一线总指挥”,我必须时刻自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抓在手上,确保我们作出的每一项决策、推进的每一项工作,都能经得起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二是我想到,必须牢固树立“问题导向”的务实作风。书中多次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有效解决问题。当前,*街道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我们面临着产业结构升级的压力,老旧小区治理的难题,还有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挑战。这些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也是绕不开的“必答题”。过去,我们可能习惯于按照上级的文件和部署按部就班地工作,但效果有时并不理想。学习之后我认识到,真正的担当,不是简单地执行,而是在深刻领会中央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我们不能满足于开会发文,更要深入到矛盾最突出、情况最复杂的现场去。比如,辖区内的*小区停车难问题,居民反映多年,我们不能再用“正在研究”“协调推进”来回复,而是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哪怕是分步实施、逐步缓解,也要让群众看到变化、看到希望。

三是我想到,必须大力弘扬“守正创新”的进取精神。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基层治理同样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书中蕴含的改革创新精神,为我们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提供了“金钥匙”。当前,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群众的需求也日益多元化、个性化。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用创新的思路和办法来提升治理效能。例如,如何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打造智慧社区,提升应急响应和便民服务水平?如何探索“党建+物业+业委会”联动新模式,有效化解物业矛盾?如何盘活辖区闲置资源,打造集文化、休闲、养老于一体的邻里中心?这些都需要我们打破思维定式,大胆地试、勇敢地闯。作为带头人,我不仅要鼓励干部们创新,更要为他们创造一个宽容失败、鼓励探索的干事环境,让基层智慧在*街道充分涌流。

三、准备怎么干:以实际行动书写为民服务的“新答卷”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下一步,我将带领街道党工委班子和全体干部,把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政治热情,转化为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具体行动,努力将学习成果体现在*街道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上。

第一,抓好一次“大学习”,用新思想定向领航。我将亲自带头,把学习第五卷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通过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学、支部“三会一课”研学、青年干部读书班深学等多种形式,组织全街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重点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这一主题开展专题研讨,引导大家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确保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时,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

第二,开展一轮“大走访”,用脚步丈量民情。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而实践的基础在于了解实情。我计划从下个月开始,牵头在全街道范围内开展为期三个月的“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专项行动。我和班子成员将带头深入网格、走进楼栋,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全面摸清辖区居民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的痛点、堵点和难点问题。我们将建立详实的民情台账,绘制“民生需求地图”,让我们的工作决策真正建立在坚实的民意基础之上。

第三,办好一批“微实事”,用实干赢得民心。民生工作,贵在具体,贵在落实。我们将聚焦“大走访”中收集到的问题,梳理形成“民生实事项目清单”,并向社会公开承诺,接受群众监督。接下来,我们将集中力量办好几件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一是启动*老旧片区改造提升工程,重点解决管网老化、设施陈旧等问题,并增设一批“口袋公园”和便民健身器材。二是联合辖区爱心企业,试点建设至少2处社区“长者食堂”,为高龄、独居老人提供质优价廉的助餐服务。三是打造“一站式”就业服务平台,整合资源,定期举办针对青年和失业人员的专场招聘会和技能培训班。四是深化“红色物业”建设,力争在年底前实现党组织在物业服务企业的全覆盖,有效提升物业服务质量和矛盾化解效率。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作为*街道的“班长”,我深知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我将把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收获,内化为坚定的政治信念,外化为务实的工作举措,团结带领全街干部群众,一步一个脚印,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每一件“小事”,努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征程中,交出一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答卷。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