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63
发布时间:2025-08-28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州加强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推进情况作简要汇报。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食品安全是民生,民生与安全联系在一起就是最大的政治。”我们始终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来抓,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全面压实责任,持续提升基层监管能力和治理效能。近年来,我州紧紧围绕“强基础、提能力、保安全、促发展”的总体思路,不断健全监管体系,强化全程管控,深化专项整治,全州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保持稳中向好态势,为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健全体系,夯实基础,筑牢监管防护网络
在推进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健全的体系、坚实的基础是确保监管工作有效运行的根本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农产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这为我们强化源头治理、构建严密防线指明了方向。为此,我们始终将体系建设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工作来抓,着力打通监管“最后一公里”,确保监管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为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完善监管网络体系,实现全域覆盖。我们致力于构建层级清晰、责任明确、运行高效的州、县、乡、村四级监管网络,确保监管触角延伸到田间地头。一是强化州级统筹协调职能。成立由州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组成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州工作的统筹规划、政策制定、协调指导和督查考核。每年召开专题会议*次,研究解决重大问题,部署重点任务。制定并动态更新《*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事权清单》,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责边界,避免出现监管真空或重复监管。二是夯实县级监管执行主体。全面加强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个县(市)均独立设置了监管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名,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重点强化县级质检机构能力,*个县级质检机构通过“双认证”,具备对*类农产品、*项参数的检测能力,年定量检测样品*批次以上,为执法监管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三是健全乡镇监管服务站功能。全州*个乡镇均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站,达到了“有机构、有人员、有场所、有设备、有经费”的“五有”标准。每个站所配备专职监管员*名和快速检测设备,负责辖区内生产主体巡查、用药指导、速测筛查、信息上报等工作。年均开展巡查*次,速测样本*批次。四是延伸村级协管员队伍。在每个行政村聘任至少*名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信息员),由村“两委”成员或技术能手兼任,负责宣传引导、田间巡查、信息报送、协助执法等,有效解决了基层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目前全州共配备村级协管员*名,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
(二)推进标准入户落地,促进规范生产。我们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硬,将标准化生产作为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关键环节。一是加快标准制修订与集成推广。紧紧围绕我州优势特色产业,如*、*等,组织制定州级农业地方标准*项,汇编形成简明易懂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套。通过“科技下乡”、“田间学校”、发放“明白纸”等方式,将标准和技术直接送达农户手中,年均培训生产经营主体和农户*万人次,发放资料*万份。二是创建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大力开展蔬菜、水果、茶叶、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园)创建活动,累计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个、省级*个、州级*个。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将小农户纳入标准化生产轨道,示范带动全州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万亩,约占播种面积的*%。三是强化投入品规范使用监管。严格落实农药、兽药、饲料及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管理,推行购销台账制度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实名购买制度。深入开展投入品使用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查处违规使用禁限用药物、非法添加、不执行安全间隔期和休药期规定等行为。年均检查生产经营主体*家次,查处案件*起,从源头上减少安全隐患。
(三)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强化技术支撑。我们始终将检测能力建设作为掌握质量安全状况、发现风险隐患、支撑监管执法的重要技术保障。一是构建分级检测网络。形成了以州级检测机构为龙头、县级检测机构为骨干、乡镇速测为基础、生产基地自检为补充的“四级”检测网络。州级质检机构具备CMA和CATL“双认证”资质,检测参数达*项,年定量检测能力达*批次以上。二是加大检测经费投入和设备更新。近三年累计投入各级财政资金*万元,用于检测仪器设备购置更新和实验室升级改造。为所有县级机构和部分重点乡镇配备了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精密仪器*台套,快速检测设备*台套,显著提升了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三是常态化开展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制定并实施年度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计划,覆盖主要农产品品类和重点生产区域,监测参数包括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等。年均完成风险监测样品*批次,监督抽查样品*批次。对监测中发现的问题隐患,及时通报预警,并依法依规进行处置,实现抽检一个产品、规范一个行业的目标。
二、创新机制,精准施策,提升全程监管效能
在夯实基层基础的同时,我们积极探索创新监管方式方法,力求实现精准化、智慧化、高效化监管,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用最先进的理念、最严格的标准、最精细的管理来保障食品安全。”这促使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监管模式。我们聚焦农产品生产流通全过程,在智慧监管、专项治理和社会共治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努力提升监管工作的预见性、靶向性和有效性。
(一)推行智慧监管模式,提升管理精度。我们积极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赋能监管,推动监管方式由“人海战术”向“智慧赋能”转变。一是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投入*万元建成覆盖州、县两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将*家县级以上龙头企业、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纳入追溯管理,对其产、购、销信息进行实时录入和监控,实现“带证上网、带码上线、带标上市”。消费者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查询产品产地、生产过程、检测报告等信息。二是推广应用移动监管系统。为州、县、乡三级监管人员配备移动监管终端*台,开发专用APP,实现巡查检查、抽样送检、信息上报、任务接收等工作的信息化、实时化,提高了监管工作效率和透明度。系统自动记录巡查轨迹和结果,形成电子档案,便于追溯和考核。三是探索建立风险预警模型。基于历年监测数据、舆情信息、气候变化等因素,尝试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模型,对高风险品种、高风险区域、高风险时段进行智能识别和预警,提前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防控,提升风险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二)深化专项治理行动,解决突出问题。我们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和风险隐患,持续开展专项整治,保持高压严打态势。一是持续开展“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行动。聚焦蔬菜、畜禽、水产品中非法使用禁限用药物、常规药物残留超标等问题,制定专项整治方案,明确重点治理品种和区域。通过拉网式排查、飞行检查、暗访暗查等方式,严厉打击使用禁用药物、超范围超剂量使用农兽药、不执行安全间隔期休药期等违法违规行为。年均出动执法人员*人次,检查生产经营主体*家次,查处问题*起。二是强化收贮运环节监管。针对农产品从田间到市场中间环节监管相对薄弱的问题,加强对收购、贮藏、运输企业和个人的监督检查,督促其建立进货查验、质量检测、台账记录等制度,严禁不合格农产品流入市场。重点检查有无非法添加、虚假标识、混装混运等行为,切断问题农产品的流通链条。三是加大案件查办和行刑衔接力度。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坚持“零容忍”,依法从严从重处罚。建立健全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间的线索通报、案件移送、联合执法、信息共享机制,对涉嫌犯罪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形成强大震慑力。近三年共查处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起,移送司法机关*起。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