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在妇联“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

浏览量:109

发布时间:2025-07-3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本次“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学习研讨会,主题鲜明、意义深远。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的重要论断,聆听各位领导的深刻阐述,我深受教益与启发。深刻认识到,正确的政绩观是我们履职尽责的思想根基,力戒形式主义是为民服务的必要保障。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妇联系统的干部,深感这一课题对推动妇女事业发展至关重要。我将结合自身实践,围绕会议主题,汇报三点个人感悟。

一、固本培元,筑牢正确政绩观的思想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廓清了迷雾、指明了方向。理解何为正确政绩观,关键在于把握其“为谁树绩、树何样绩、何以树绩”的核心要义。它要求我们必须超越狭隘的功利考量,摒弃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数字政绩”,真正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锚定在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妇女儿童的根本利益和实际需求上。

(一)明晰政绩观的根本性质:政为民所树,权为民所用。正确政绩观的核心属性在于其鲜明的为民指向性。因此,必须深刻理解一切权力和工作的源泉归属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这从根本上规定了我们追求政绩的立场与目的。在实践中,就是要将“妇女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的最高标准。具体体现为三个维度:首要在于立场选择。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审视工作方向是否符合妇女群众根本利益,是否响应其现实关切。决策环节必须体现民心民意,执行过程务必贴近民情民生。其次是目的纯粹性。追求政绩的动力应来源于对群众福祉的真诚关切,而非个人升迁的狭隘追求或部门利益的短视考量。要警惕将公共权力私有化、部门化倾向,确保每一分公共投入、每一次政策倾斜都能精准滴灌至亟需帮扶的妇女群体。再次是价值排序的优化。真正重要的政绩,是那些虽未必显赫于报表文牍,却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里子工程”。相较于表面的活动场次、材料厚度,那些能够破除阻碍妇女发展的结构性障碍、提升其生活品质与获得感的努力,方显价值分量。妇联工作的评价重心应转向服务的温度、覆盖的广度、解困的效度。

(二)把握政绩观的丰富内涵: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正确政绩观蕴含着深刻的时空调度与方法论智慧。这意味着必须统筹把握显绩与潜绩、当前与长远的辩证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倡“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这对我们在妇女工作中树立科学政绩观具有直接指导意义。首先要求强化战略思维。谋划工作需立足长远发展规律,遵循妇女儿童事业客观需求。杜绝只顾眼前、涸泽而渔式的“速成”思维,着力推进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如针对妇女素质提升、权益保障体系完善等根本性问题,需有持之以恒的战略定力。其次需注重融合发展。将妇女发展目标有机融入全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使相关规划部署有效嵌入乡村振兴、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等整体布局中。避免妇联工作成为孤立于中心任务的“两张皮”。关键在于凝聚协同合力。推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妇联牵头、社会协同的妇女工作格局。整合司法、人社、教育、民政等部门资源,汇聚多方力量共同发力。建立健全常态化联动机制与信息共享平台,破解资源分散瓶颈,形成共促妇女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坚持政绩观的实践导向:用实绩说话,以民心检验。正确政绩观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实践价值。故而必须建立一套以实际成效和群众口碑为核心的评价体系。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这对我们革新妇联工作评价机制提出了明确路径。核心在于构建多维评估体系。坚决克服唯台账、唯报表、唯活动的简单量化倾向,引入第三方评估、满意度调查、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多角度、全方位测评工作实效。重点关注政策知晓率、服务触达率、问题解决率、权益保障率等关键性指标。重点在于强化过程跟踪管理。建立覆盖妇女创业就业、维权服务、家庭教育等重点领域的效果监测与反馈闭环系统。动态评估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及时校准偏差,确保政策红利与关爱服务精准送达目标群体。落脚于结果实际转化。将考核结果切实应用于工作改进、资源配置与干部激励。对真正聚焦需求、解决痛点的工作实绩给予充分认可,树立起以实绩论英雄的鲜明导向,引导干部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

二、破立并举,力戒形式主义为服务松绑赋能

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力戒形式主义,为基层妇联组织和干部松绑赋能,是提升服务效能的前提,更是践行正确政绩观的必要保障。唯有有效剥离不必要的负担,才能真正轻装上阵,沉下身去服务妇女群众。

(一)精准聚焦形式主义症结表现与深层危害。一是透视“文山会海”背后的价值错位。文件会议作为上传下达、沟通协作的必要载体,一旦异化为负担,便成为阻滞服务效能的梗阻。过度依赖会议部署工作、文件落实责任,往往挤占了实地调研、问需于民的时间与空间。部分文件内容空泛套转、缺乏具体可操作指引;部分会议议题重叠、议而不决、效率低下。其深层危害在于将工作重心异化为流程合规,导致部分干部习惯于“纸上谈兵”、“办公室里做决策”,脱离了具体妇女群体的实际状况与迫切需求,使得惠民政策在“最后一公里”的效能大打折扣。需严格遵循中央精文减会要求,大幅削减数量、压缩时长、提升实质内容占比。二是剖析“过度留痕”引发的目标偏离。痕迹管理本是过程监督的手段,却易于滑向过度关注表象资料的误区。过分强调工作过程中的拍照存证、报表填报、台账规整,要求事事留痕、处处打卡。这使得基层妇联干部被迫耗费大量精力于资料整理与应付检查,陷入“重痕不重绩”的怪圈。实质问题是否解决、妇女群众是否真正获益反被置于次要位置。其危害在于扭曲了工作的根本目的,把展示代替落实,将手段取代目标。必须重新定位痕迹管理的功能,将其回归辅助性、适度性原则,将主要考核指标转向服务对象的体验反馈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成效。三是审视“多头考核”叠加的负担重压。各类检查考核督查名目繁多、频率过高、标准不一的现象,是困扰基层的突出问题。各条线部门各自为政、层层加码,缺乏统筹协调。基层往往需反复应对内容相近的考核,耗费巨大精力填表报数、重复迎检。考核体系的碎片化造成了资源的严重内耗,使得基层干部疲于应付考评,难以潜心深耕主责主业。必须科学整合考核内容,建立统一规范的考评体系,采用“综合查一次”模式,强调结果导向而非过程痕迹的繁琐记录,切实减轻基层迎考负担。

(二)系统推进基层减负的关键性举措。一是刚性约束文件会议数量与规模。坚决落实文件会议年度计划管理与审批制度,严控频次、规模、时限。发文必须注重实质内容,突出可执行性,避免照搬照抄、层层转发。严格控制会议规格,简化议程,推行多议题合并会议,更多采用视频会议、现场办公、调研座谈等灵活高效形式部署工作。探索建立无会日、无文周制度,为干部留出下沉服务的时间窗口。制定会议文件质量评价标准,重点审查其解决问题的针对性、指导操作的有效性。建立健全上级对下级发文开会的备案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二是全面规范督查检查考核事项。严格执行督查检查考核年度计划报批制度,未列入计划、未经批准的一律不得开展。清理整合内容交叉、对象相近、方式类同的项目,推行联合检查、综合督导。大力精简考核指标体系,大幅压缩重复填报事项和表格数量,去除脱离实际、意义不大的考核指标。改进考核评价方式方法,强化日常掌握、群众评议、数据比对的作用,降低现场督查频次和对过度留痕资料的依赖。建立督查检查考核负面清单,对加重基层负担的行为进行曝光问责,推动督考从“找问题”为主转向“解难题”并重。三是深化数据共享与智能应用。强力打通部门间数据壁垒,推动建立统一的妇女工作基础信息共享库。妇联组织牵头会同公安、民政、人社、卫健、教育等部门建立常态化数据共享协调机制。推广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妇女创业需求、权益受侵线索、服务资源配置等关键信息的精准抓取和智能分析。变基层多头填报为职能部门主动推送信息、平台自动生成报表。建设智能化管理与服务平台,实现妇女需求在线表达、服务项目精准推送、政策申请一网通办,有效压缩线下填表、多头跑路的时间空间成本。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