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52
发布时间:2025-05-04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卫生健康规划与信息化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总结“十四五”规划实施成效,分析当前形势,部署“十五五”规划编制及2025年重点工作,动员全系统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全面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总结成绩,认清形势,坚定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决心
“十四五”以来,全市卫生健康系统紧紧围绕“健康中国”战略,以规划为引领,以信息化为支撑,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事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规划引领作用显著增强。我们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系统编制《“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明确“强基层、建高地、促协同、保健康”四大战略方向。通过实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市三级医院增至28家,县域医共体实现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达标率提升至95%。同时,围绕“一老一小”重点人群,建成市级妇幼健康中心和老年医学中心,每千人口托位数达4.2个,提前完成国家规划目标。规划的刚性约束和导向作用充分显现,为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信息化建设实现跨越发展。以“数字健康”为主线,我们建成全市统一的卫生健康云平台,整合居民电子健康档案5800万份,实现跨机构、跨区域数据共享。互联网医院增至132家,在线诊疗服务量突破2000万人次,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率达98%。特别是在疫情防控中,依托“健康码”和“发热门诊监测系统”,精准追溯密接人员12万人次,为科学防控提供关键支撑。5G+急诊急救、AI辅助诊断等创新应用落地见效,智慧医疗正从“单点突破”向“全流程赋能”转变。
(三)问题短板仍需高度关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优质医疗资源布局不均衡问题依然突出,中心城区与远郊区每千人口医师数差距达1.3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偏弱,门诊量占比不足40%;信息化标准统一和数据安全风险防控仍需加强,部分机构存在“数据孤岛”现象。这些问题警示我们,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仍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必须以更大力度深化改革创新。
二、聚焦重点,突破难点,全面开启“十五五”规划编制新征程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谋划的关键之年,要立足“健康融入所有政策”,重点抓好三项任务:
(一)以系统思维编制“十五五”规划。一是突出“全人群”导向,围绕生育支持、儿童健康、职业健康、老年健康等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二是强化“大健康”理念,将健康环境、健康产业、健康文化纳入规划框架,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三是注重“差异化”布局,结合城市功能定位,在中心城区打造国际医疗高地,在郊区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在农村完善基层服务网络。要广泛听取专家、群众和行业代表意见,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二)以数字赋能重塑医疗服务模式。加快推进“三位一体”智慧医院建设:一是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新业态,推广AI分诊、远程影像、移动护理等场景应用,力争三级医院智能导诊覆盖率达100%;二是构建区域医疗大数据中心,打通医保、公安、民政等部门数据壁垒,实现居民健康管理“一网统管”;三是强化网络安全防护,建立医疗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制度,完成全系统等保2.0改造,严守数据安全底线。
(三)以改革创新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深化“三医联动”改革,重点推进三项突破:一是完善分级诊疗制度,通过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引导患者下沉基层,力争社区门诊量占比提升至45%;二是健全人才引育机制,实施“银龄医师返聘计划”和“青年骨干海外研修项目”,五年内培养复合型医工交叉人才500名;三是创新监管模式,建设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平台,实现药品耗材追溯、医疗行为预警、信用评价“三位一体”监管。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