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104
发布时间:2025-04-30
同志们:
党的作风和形象关系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之际,《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出版发行,为我们加强作风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作为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职能部门,肩负着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重大使命。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以优良作风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XX卫生健康事业新篇章提供有力保障。下面,我围绕学习内容,结合工作实际,为大家上一堂党课。
一、以“居安思危”的警醒,筑牢思想根基,把稳作风之舵
(一)深刻认识作风建设的重大意义。“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从革命战争年代的“三大作风”,到新时代的中央八项规定,优良作风始终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对于卫生健康事业而言,作风建设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福祉,关乎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卫生健康领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人口老龄化加剧、疾病谱变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等。只有以过硬的作风,才能凝聚起全系统的力量,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提供坚实的健康支撑。
(二)准确把握作风建设的本质属性。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在卫生健康工作中,每一位党员干部的作风都直接体现其党性修养。我们在制定政策、推进医改、开展医疗服务等工作时,是否能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是否能秉持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否能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坚守初心、勇担使命,这些都是党性的具体体现。只有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才能从源头上解决作风问题,以良好的作风推动卫生健康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牢牢抓住作风建设的核心要义。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卫生健康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就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推进健康XX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只有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在看病就医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以优良作风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汇聚强大的群众力量。
二、以“刮骨疗毒”的决心,整治突出问题,净化作风之源
(一)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一是精简文件会议,让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严格控制文件数量和篇幅,提高文件质量,避免重复发文、层层转发。精简会议流程,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开短会、讲短话,提高会议实效,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二是优化工作考核,以实绩论英雄。改变过度注重痕迹管理的考核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注重工作的实际成效和群众的满意度。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评比,避免为了迎检而做表面文章,让干部把心思和精力放在真抓实干上。三是杜绝工作中的“空转”现象,确保政策落地见效。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跟踪问效,及时发现和解决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堵点、难点问题,防止政策在层层传达中变形走样,确保党中央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能够精准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二)坚决破除官僚主义。一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卫生健康系统的党员干部手中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要时刻牢记权力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不是谋取私利的手段。要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不以权谋私,不搞特殊化,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卫生健康服务。二是主动深入基层调研,了解一线实际情况。领导干部要走出办公室,多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群众中去,倾听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声音,掌握第一手资料。通过深入调研,了解卫生健康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避免决策脱离实际。三是提高服务意识,切实解决群众诉求。对待群众的诉求要热情接待、认真办理,杜绝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的现象。建立健全群众诉求反馈机制,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不断提升群众对卫生健康工作的满意度。
(三)严厉打击享乐主义。一是加强思想教育,坚定理想信念。通过开展党性教育、廉政教育等,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记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思想的侵蚀。让党员干部明白,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才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而不是追求个人的享乐。二是强化纪律约束,规范干部行为。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加强对党员干部“八小时内外”的监督管理,严肃查处违规吃喝、公款旅游、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等享乐主义行为,形成强大的纪律震慑,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三是营造良好氛围,弘扬新风正气。在全系统树立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良好风尚,宣传表彰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工作环境。
(四)坚决抵制奢靡之风。一是严格财务管理,杜绝铺张浪费。加强对卫生健康系统各单位财务的监管,规范经费使用,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坚决杜绝豪华装修办公场所、购置高档办公用品等铺张浪费行为,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用于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二是倡导勤俭节约,弘扬传统美德。在全系统开展勤俭节约教育,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做起,培养干部职工的节约意识。在举办各类会议、活动时,坚持简朴原则,不搞奢华排场,以实际行动践行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三是加强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行为。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各单位执行勤俭节约规定的情况进行检查。对发现的奢靡之风问题,要严肃查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及时通报曝光,形成警示效应。
(五)狠刹行业不正之风。一是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通过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行业规范培训等,引导医务人员树立救死扶伤、爱岗敬业、廉洁奉公的职业精神。建立健全医德医风考核评价机制,将考核结果与医务人员的职称晋升、绩效分配等挂钩,激励医务人员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二是整治医疗乱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加大对医疗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严肃查处虚假宣传、过度医疗、违规收费等问题。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规范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三是加强医药购销领域廉洁风险防控,斩断利益输送链条。完善医药购销管理制度,加强对药品、医疗器械采购等环节的监督管理。建立医药代表备案管理制度,规范医药代表的行为。严肃查处医药购销领域的商业贿赂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行业环境。
三、以“久久为功”的韧劲,健全长效机制,夯实作风之基
(一)完善制度建设。一是建立健全作风建设相关制度,明确行为规范。结合卫生健康工作实际,制定完善关于干部考勤、工作纪律、服务规范等方面的制度,使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有章可循。同时,要根据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及时对制度进行修订完善,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二是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确保制度落地。建立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各单位、各部门执行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对执行制度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严肃批评,并督促整改。通过加强监督检查,维护制度的权威性,确保制度能够真正发挥约束和规范行为的作用。三是强化制度的考核评价,提高制度执行力。将制度执行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对制度执行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执行不到位的进行问责。通过考核评价,激励党员干部自觉遵守制度,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的良好局面。
(二)加强监督管理。一是强化党内监督,发挥党组织的监督作用。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监督。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制度,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及时发现和纠正党员干部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二是加强群众监督,畅通群众监督渠道。设立举报电话、举报邮箱等,方便群众对卫生健康系统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进行监督举报。对群众的举报要及时受理、认真核实、严肃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群众。通过加强群众监督,让党员干部的行为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促使其自觉改进作风。三是发挥媒体监督作用,形成舆论压力。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协作,充分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对卫生健康系统中存在的作风问题,媒体要及时曝光,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推动问题的解决。同时,要善于利用媒体宣传卫生健康系统的先进典型和优良作风,发挥正面引导作用。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