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61
发布时间:2025-10-29
金秋十月,硕果盈枝。备受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胜利闭幕。这次全会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之际,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节点上,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作为一名身处基层、服务一线的县级干部,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心潮澎湃,更感责任重大。倘若将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比作一篇鸿篇巨制,那么,写好这篇时代文章,必须精心“审题”,而后严谨“构思”,最终奋力“疾书”,确保笔下的每一划都铿锵有力,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一、精心“审题”,深刻把握全会精神的“题眼”
文章下笔前,必先审清题意。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首要任务就是精准把握其核心要义,也就是找准文章的“题眼”。在我看来,这个“题眼”由三大关键词构成: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人民至上。
一是要审清“高质量发展”这一中心论点。全会公报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和主题。这为我们确立了新发展阶段的“中心论点”。“高质量”三字,重若千钧。它意味着发展不再是简单追求GDP的增长速度,而是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它所体现的,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新发展理念。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直接参与者和推动者,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对于*县而言,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一论点,就是要摆脱过去对资源消耗、环境承载有较大压力的传统发展路径,转而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这要求我们必须在培育壮大本地的特色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上拿出真招实策,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努力提升*县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和可持续性。
二是要审明“改革创新”这一关键论据。如果说高质量发展是文章的中心论点,那么改革创新就是支撑这一论点的“关键论据”。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论断点明了实现宏伟蓝图的方法与路径。创新,既包括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目标的科技创新,也包括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改革,则是要破除一切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对于我们县一级而言,“改革创新”不是悬在空中的口号,而是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当前,*县面临着财政收支压力增大、高端人才吸引力不足、部分企业转型困难等现实挑战。贯彻全会精神,就要有刀刃向内的勇气,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要深化国资国企、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更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三是要审透“人民至上”这一核心立场。文章的立意决定其高度与温度。全会公报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线,那就是“人民至上”的核心立场。会议提出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深刻昭示了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作为基层干部,我们离群众最近,对群众的急难愁盼感受最深。全会关于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民生领域的部署为我们指明了工作的着力点。在*县,这意味着要将更多的财力投向民生领域,解决好学位紧张、就医不便、老旧小区改造等群众关心的具体问题,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县人民,让我们的发展“答卷”充满民生温度。
二、严谨“构思”,科学谋划贯彻落实的“篇章”
审清题意后,便要谋篇布局,严谨构思。将中央的宏伟蓝图转化为县域发展的生动实景,需要有全局视野、系统思维和务实路径。
一是要谋篇布局要有“全局观”。“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县的发展不能是“单打一”的闭门造车,必须置于国家和区域发展的“大棋盘”中去考量。全会首次将县域经济整体纳入国家战略视野,这给予了我们前所未有的机遇和责任。我们要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积极融入*经济带、*城市群等区域发展布局,找准自身的功能定位。例如,结合我县的生态资源优势和区位特点,我们能否在发展绿色经济、康养产业上先行一步,打造成为*区域的“后花园”和生态屏障?这种基于全局的思考,才能让*县的发展方向更明、路径更清。
二是搭建框架要有“系统性”。宏伟蓝图的落地,需要系统性的框架支撑。我们要以全会精神为指引,科学编制好*县的“十五五”规划纲要。这个规划纲要,绝非部门工作的简单拼凑,而是一个有机整体。它需要统筹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多个方面。例如,在产业布局上,要考虑如何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在城镇建设中,要同步规划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配套,避免“城市病”的产生。只有系统谋划,才能确保各项工作协同并进,形成“1+1>2”的整体效应。
点赞 0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