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感悟:以理论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浏览量:134

发布时间:2025-10-26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在全党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壮阔征程中,《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出版发行,如同一座思想的灯塔,为我们指明了前行的方向。捧读这部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经典著作,我深感其分量之重、内涵之丰。这不仅是一次深刻的理论学习,更是一场触及灵魂的思想洗礼和精神淬炼。作为一名身处基层的普通工作人员,我反复研读、深入思考,结合自身岗位与成长经历,对“为什么要学、如何学、学了怎么办”这三个问题有了更深切的体悟。

一、深刻领悟时代召唤,回答“为什么要学”

学习的动力源于对价值的认知。起初,我将学习第五卷看作是一项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我愈发认识到,这远非一项简单的任务,而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

首先,这是一座蕴含真理力量的思想富矿。理论的深度决定着思想的高度。第五卷生动记录了党的二十大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从容应对的伟大实践。它并非零散的讲话汇编,而是一个内容上相互贯通、思想上不断深化的科学理论体系。从科学擘画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到系统部署全面深化改革;从推动高质量发展,到坚定文化自信……书中的每一个专题,都闪耀着理论创新的光芒,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对于我个人而言,这些高瞻远瞩的论述,提供了一个“宏大的坐标系”让我能够跳出日常工作的琐碎,从更高的站位去理解自己工作的意义,辨明前进的方向。

其次,这是一把指导现实工作的“实践钥匙”。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第五卷不仅是世界观,更是方法论。书中蕴含的系统观念、战略眼光、历史思维和为民情怀,为我们破解工作中的难题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过去,我在处理一些涉及多个部门的协调性工作时,时常感到力不从心,容易陷入“文来文往”的窠臼。通过学习,我领悟到,必须运用系统观念去审视问题,从全局出发,找到各方利益的平衡点和工作的突破口。例如,在参与协调处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矛盾时,我尝试运用书中学到的群众工作方法,不再是简单地“上传下达”,而是沉下心来,倾听各楼层居民的真实想法,理解高层住户的迫切与低层住户的顾虑。虽然过程曲折,但最终促成多方和解,让我切实体会到科学理论带来的“定海神针”般的力量。

最后,这是一座淬炼党性修养的精神熔炉。“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第五卷开篇即论“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结尾展望强国建设的壮美画卷,全书贯通着历史、现实与未来。这种深邃的历史感和强烈的使命感,深深地感染了我。书中处处洋溢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赤子情怀时刻提醒着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像一面镜子,让我时常审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看是否站稳了人民立场,是否保持了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这种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和自我革命,让我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油然而生。

二、掌握科学思想方法,探索“如何学”

好的内容需要好的方法才能真正吸收。学习第五卷不能浅尝辄止、浮于表面,必须下一番“真”功夫、“实”功夫和“深”功夫,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一是在深读细悟中“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我坚持把“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作为学习的基点。我为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每天利用固定时间静心研读,对重点篇目反复揣摩,努力弄清其中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我准备了一个学习笔记,将触动自己的“金句”、重要的论断以及自己的思考感悟记录下来。例如,在学习关于“高质量发展”的论述时,我不仅学习其定义和要求,更深入思考其背后的新发展理念,以及为何在当前阶段必须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这种“沉浸式”的学习,让我不仅知其言,更能知其义,逐步领会到贯穿其中的道理、学理和哲理。

二是在融会贯通中“举一纲,而万目张”。第五卷与前四卷一脉相承,又与党的二十大报告紧密衔接,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我尝试将第五卷置于整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中去学习,特别是将其首篇——党的二十大报告作为“总纲”,来理解后续各个专题的内在逻辑。同时,我会有意识地将不同专题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比如,将关于“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论述,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结合起来思考;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部署,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联系起来理解。通过这种方式,原本看似独立的专题在我脑中逐渐连点成线、织线成网,形成了一幅更加完整、立体的思想图景。

三是在联系实际中“对标尺,而校准航向”。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我坚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时常将书中的理论观点与自己的工作职责、思想动态对标对表。在学习关于“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章节时,我便反思自己在日常工作中,是否真正做到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在读到关于“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的内容时,我便检视自己是否存在安于现状、不愿碰硬的“舒适区”心态。这种对照检查的过程,虽然有时会让我“红脸出汗”,但却能帮助我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找准努力的方向,有效避免了“学用脱节”的现象。

三、勇于担当善于作为,思考“学了怎么办”

学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笃。学习《治国理政》第五卷,归根结底是要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这不仅关乎个人成长,更关乎对党和人民事业的责任。

首先,要内化于心,筑牢信仰之基。学习的成效,首先体现在思想的转变和信念的坚定上。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正确性和无比光明的前景。这种认识已经从一种理性的知识,沉淀为一种感性的认同和坚定的信仰。它让我无论面对何种风浪挑战,都能保持强大的政治定力和战略定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这份坚定的理想信念,转化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立场和根本方法。

其次,要外化于行,提升履职之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深知,必须把书本中的思想智慧转化为推动工作的科学方法。我将努力把书中强调的“系统观念”应用到日常工作中,在处理问题时多一些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力求跳出“一亩三分地”的局限,提升工作的协同性和有效性。我也会将“人民至上”的理念融入到一言一行中,无论是接待来访群众,还是办理一项具体业务,都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细心、多一份真心,努力成为一名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的“实干家”。

最后,要实化于效,扛起时代之责。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拼搏与奉献。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感到生逢其时,也深感责任在肩。学习第五卷让我更加明确,个人的成长进步必须融入到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洪流之中。我所在的岗位虽然平凡,但也是强国建设这幅“壮美画卷”中的一笔一划。我将立足本职,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好每一项任务,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将学习成果真正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学习《治国理政》第五卷是一个持续深化的过程。我将把它作为长期坚持的案头卷、必修课,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砥砺初心使命,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努力以理论之光照亮前行之路,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自己全部的光和热。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