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在全市集中整治警示教育会议上的讲话(4000字)

浏览量:48

发布时间:2025-10-23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集中整治警示教育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当前作风建设与廉政建设面临的形势,通报典型案件,教育引导全市党员干部以案为鉴、警钟长鸣,对下一阶段集中整治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这是市委着眼于新形势新任务,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重要举措。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 正视问题,保持清醒,深刻把握开展集中整治警示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市委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决策部署,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持续深化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腐蚀和反腐蚀斗争的严峻性、复杂性、长期性依然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出现。开展此次集中整治警示教育,绝非无的放矢,而是基于对现实风险的深刻洞察和对干部队伍的严管厚爱。

(一)开展集中整治警示教育,是应对风险挑战、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必然要求。当前,我们面临着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越是任务重、挑战多,越要加强党的建设,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一些领域腐败问题易发多发,不仅破坏市场秩序、损害公平正义,更严重侵蚀党的执政基础。*领域发生的*案件,暴露出我们在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通过集中整治警示教育,就是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腐败问题的政治危害,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有效防范化解政治风险,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根基永固、血脉长存。

(二)开展集中整治警示教育,是净化政治生态、推进清廉*市建设的关键举措。政治生态山清水秀,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从巡察、审计、信访以及查处的案件来看,我市政治生态总体向好,但个别地方和部门仍存在“小气候”,圈子文化、码头文化等仍有市场,“四风”问题隐形变异、反弹回潮风险不容忽视。比如,有的单位“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缺乏有效监督;有的干部不担当、不作为,存在“躺平”心态;还有一些领域,如工程建设、资源审批、国资监管等,廉政风险依然较高。前一段时间查处的*系统系列腐败案,涉及*人,教训极其深刻。开展此次集中整治,就是要以刮骨疗毒的勇气、燕子垒窝的韧劲,坚决清除政治生态“污染源”,持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推动清廉*市建设目标一步步变为现实。

(三)开展集中整治警示教育,是严管厚爱干部、激励担当作为的内在需要。干部是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绝大多数干部是好的,是勤勉尽责、廉洁奉公的。但也要看到,一些干部在长期工作中放松了要求,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是从一顿饭、一瓶酒、一张卡开始滑向深渊;有的是被“围猎”而丧失原则;还有的是心存侥幸,认为“小节无妨”。市纪委监委查处的*单位*案例,就是典型的由风及腐、风腐一体案件。警示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惩处极少数,更是教育和挽救大多数。通过深入剖析典型案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广大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时刻绷紧纪律规矩这根弦。这既是对干部的真正爱护,也是树立鲜明导向,激励广大干部在守住底线的同时,放开手脚、心无旁骛地干事创业,为*市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 以案为鉴,警钟长鸣,深刻汲取反面典型案例的沉痛教训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会上通报的这些典型案例,涉及不同层级、不同领域,情节严重,性质恶劣,令人痛心,发人深省。它们就像一面面镜子,映照出理想信念滑坡、权力失控、监督缺失带来的严重后果。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务必引以为戒,深刻反思,从中受到警醒和教育。

(一)必须深刻汲取“理想信念动摇”的教训,始终筑牢思想防线。剖析这些违纪违法干部的堕落轨迹,无一不是从思想蜕化开始的。他们放松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忘记了入党初心和誓言,导致精神上缺“钙”,得了“软骨病”。有的不信马列信鬼神,热衷于烧香拜佛、求仙问卦;有的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抛在脑后,一心追逐个人名利享乐;还有的在各种诱惑面前不堪一击,迅速败下阵来。原*局党组书记、局长*,长期不注重理论学习,理想信念丧失,把组织赋予的权力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最终坠入犯罪深渊。这警示我们,理想信念是立身之本,丝毫不能松懈。要持续加强理论武装,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补足精神之钙,铸牢思想之魂,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二)必须深刻汲取“权力观扭曲”的教训,始终坚持秉公用权。权力是一把“双刃剑”,为民所用则利国利民,为己所用则害人害己。这些案例中的当事人,大多手握一定权力,但他们不是用权为公,而是公器私用、以权谋私。有的将权力视为“提款机”,大搞权钱交易;有的利用职权为亲友经商办企业大开方便之门;还有的在选人用人上搞亲亲疏疏,培植个人势力。比如,*案件中的*,利用职务便利,在项目审批、资金拨付等方面为他人提供帮助,收受巨额贿赂,严重破坏了当地营商环境。这警示我们,权力姓公不姓私,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严格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