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在2025年市行政审批服务局“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推进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浏览量:54

发布时间:2025-10-23

同志们:

今天召开这次专题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省“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推进会的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研究部署全市审批服务系统下一步的贯彻落实工作。昨天,省里的会议为全省政务服务改革工作明确了新航标、下达了新任务,可以说是吹响了新一轮改革攻坚的冲锋号。全市各级行政审批服务部门必须立即行动起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高效办成一件事”这项核心任务上来,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推动我市政务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下面,围绕如何深刻领会省里会议精神,扎实推进我市“一件事”改革工作,我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高效办成一件事”的重大战略意义

“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表面上看是政务服务流程的优化和再造,但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时代内涵和重大的战略考量。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这项工作。

第一,这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根本要求。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更美好的生活。政务服务是政府联系群众最直接、最紧密的桥梁和纽带。群众和企业到政府部门办事,感受最直观,评价也最直接。办事方不方便、流程顺不顺畅、体验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高效办成一件事”,就是要把过去分散在不同部门、需要“多头跑、来回跑”的单个事项,集成为企业和群众视角下的“一件事”,通过流程革命、系统重塑,实现“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网通办”。这种从“政府有什么”到“群众要什么”的转变,是从管理本位向服务本位的深刻转型,是真正将“人民至上”的理念落实到行政审批服务的具体行动中,是检验各级干部初心使命和为民情怀的试金石。

第二,这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当前,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内涵已从过去的拼政策、拼资源,转向了拼环境、拼服务。一流的营商环境就是核心竞争力和强大生产力。而政务服务环境,是营商环境最重要、最核心的组成部分。“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正是优化营商环境的牛鼻子。通过简化审批、压缩时限、降低成本,能够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企业发展松绑减负、加油赋能。当开办一家企业、建设一个项目、办理一项许可,都能在*市享受到最便捷、最高效、最透明的服务时,资本、技术、人才等高端要素自然会加速集聚。可以说,办好“一件事”,就能赢得一批企业,激活一个产业,进而带动一方发展。这项工作抓实了、抓好了,就是对我市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最直接、最有效的贡献。

第三,这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绝非简单的物理整合或浅层次的修修补补,而是一场刀刃向内、触及灵魂的政府自我革命。它要求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部门壁垒、信息孤岛和利益藩篱,倒逼政府部门进行职能重构、流程再造和业务协同。这其中,涉及授权的调整、数据的共享、标准的统一、系统的对接,每一项都是对传统行政管理模式的巨大挑战,也是对政府协同治理能力的全面考验。推进这项改革,能够有效提升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协同办事能力,推动政府运行方式从碎片化、分割化向整体性、协同性转变,这本身就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可以说,“一件事”改革的深度,决定了政府治理现代化的程度。

全市各级审批服务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务必要从这三个层面深化认识,切实把“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号工程”来抓,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坚定不移地把这项改革推向深入。

二、坚持问题导向,清醒正视当前改革工作中存在的短板与不足

近年来,全市审批服务系统围绕“放管服”改革,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尤其是在“一窗受理”、电子证照应用、线上线下融合等方面,有了一些积极探索,为推进“一件事”改革打下了一定基础。但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对照省里的新要求,对照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对照企业群众的新期盼,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少短板和突出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存在温差,“上热下冷”现象依然存在。市级层面反复强调、多次部署,但政策和压力传导到基层,存在层层递减的现象。有的单位、有的同志,仍然把“一件事”改革看作是一项常规性的业务工作,而不是“一把手”工程,缺乏主动谋划、攻坚克难的精气神。有的满足于简单地发布几个事项清单,但在实际推动中研究不深、办法不多、力度不够,导致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大打折扣。

二是协同配合存在堵点,“貌合神离”现象亟待破解。“一件事”改革的核心在协同。但从实际情况看,部门之间的协同壁垒仍然是最大的障碍。有的部门“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本位主义思想根深蒂固,在数据共享上推三阻四、设置障碍,导致大量数据“沉睡”在各自的业务系统里,形成了一个个“数据烟囱”。有的在流程再造上不愿放权、不肯授权,导致所谓的“一窗受理”变成了“物理拼盘”,群众在一个窗口,还是要面对背后多个部门的“隐形审批”,改革的成效没有真正体现出来。

三是服务体验存在落差,“重形轻实”现象值得警惕。有的地方热衷于搞宣传、造声势,网站页面做得很漂亮,“一件事”套餐也推出了不少,但实际办理体验并不好。比如,线上申请入口找到了,但系统不稳定、操作复杂,群众用了半天还是提交不成功。再比如,号称“一套材料”,但实际办理时,一些隐性材料、循环证明依然存在。这种“只搭架子、不装内容”“新瓶装旧酒”的做法,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必须坚决予以纠正。

四是能力支撑存在短板,“本领恐慌”现象开始显现。“一件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它不仅需要懂审批业务,还需要懂技术、懂数据、懂管理、懂流程设计。目前来看,我们的干部队伍中,复合型、专家型人才还比较缺乏,运用数字化思维、法治化方式破解改革难题的能力还有待提升。面对改革深水区,一些同志存在“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本领恐慌。

这些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也是发展中的烦恼。回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全市系统上下必须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敢于较真碰硬,全面进行一次“过筛式”的自查自纠,把问题找准、把根源挖深,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为下一步精准发力、靶向施策打好基础。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