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关于2025年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心得体会

浏览量:58

发布时间:2025-10-15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应急物资储备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压舱石”。作为粮储战线上的一员,结合工作实际,深刻体会到扛稳保障全省粮食安全和应急物资储备安全的重任,对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一、深化思想认识,筑牢保障粮食安全的政治根基。粮食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我们深刻认识到,保障粮食和重要物资储备安全,不仅是经济任务,更是重大政治任务。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摆在首位,将其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严格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将党政同责的要求贯穿于工作始终,确保中央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通过持续深化学习和实践,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手中的每一粒米、每一件应急物资,都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安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大局。只有胸怀“国之大者”,才能在关键时刻站得出、顶得上、靠得住,为全省高质量发展贡献坚实的粮储力量。

二、聚焦主责主业,提升储备安全保障的综合能力。保障粮食和应急物资储备安全,关键在于能力建设。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聚焦主责主业,全方位提升综合保障能力,确保“储得好、调得动、用得上”。一是夯实储备基础,守住安全底线。坚实的物质基础是保障安全的根本前提。全省的目标是到2025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00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1260万吨以上。为确保粮食颗粒归仓、储藏安全,我们持续推进高标准粮仓建设。截至2024年,通过新建和改造,全省标准化仓容已达到685万吨,为粮食安全储存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我们积极推广应用光伏控温等绿色储粮技术,完善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运用科技手段提升储备粮管理水平,确保储备粮常储常新,数量真实、质量良好。二是完善应急体系,织密保供网络。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和各类突发事件,一个高效灵敏的应急保障体系至关重要。我们着力构建和完善了省、市、县三级粮食应急保障中心和物资储备体系,形成了上下联动、布局合理、运转高效的应急网络。我们不仅注重“硬件”建设,更强化“软件”提升,定期组织开展跨区域应急物资紧急调运和联合保障演练,在实战中检验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2024年,全省累计调运各类应急物资179批次、超过23万件,有效应对了局部地区的紧急需求,充分检验了应急保供体系的实战能力。三是强化市场调控,发挥“压舱石”作用。粮食储备是维护市场稳定的“稳压器”和“蓄水池”。我们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建立了完善的粮油市场监测预警系统,及时掌握粮源、库存和价格变化,为精准调控提供决策依据。在关键时期和重点节假日,我们通过适时投放地方储备,有效满足了市场需求,稳定了社会预期。同时,我们积极实施“引粮入甘”战略,深化与主产区的产销协作,拓宽粮源渠道,优化储备布局和品种结构,形成政府储备与社会储备互为补充的格局,全方位增强了全省粮食宏观调控的能力。

三、坚持守正创新,激发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新时代新征程,对粮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相结合,以改革激发活力,以创新驱动发展。一方面,要坚守“为国储粮、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发扬粮储人“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优良传统,持续强化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粮储铁军。另一方面,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深化储备粮轮换机制改革,探索更加高效、绿色的仓储管理模式,推动粮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保储备、抓改革、防风险、强应急、增能力”的工作主线,不断完善储备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确保在任何时候都能为全省人民提供最坚实、最可靠的保障,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点赞 0

  •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