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书文库,欢迎您!

在全县推进法治县城平安县城创建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浏览量:65

发布时间:2025-08-01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法治县城平安县城创建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关于法治平安建设的决策部署,总结前期工作成效,分析当前短板弱项,动员全县公安机关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严作风,推动法治县城平安县城创建走深走实,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筑牢安全屏障。刚才,*通报了今年上半年全县法治平安建设考核情况,*派出所、*交警大队作了经验交流,*镇作了表态发言,讲得都很实在、很有针对性。下面,结合近期调研和思考,我讲三点意见。

一、要以“归零心态”认清当前法治平安建设的“坐标方位”

近年来,全县公安机关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坚强领导下,紧扣“法治县城”“平安县城”双轮驱动目标,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统筹推进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各项工作,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一是平安根基越筑越牢。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近三年来全县刑事发案数年均下降8.6%,八类暴力案件破案率达98.2%,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21.3%,群众安全感连续两年位居全市前列。特别是今年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期间,我们集中开展了“凌晨巡逻”“校园护航”“夜市亮灯”等专项行动,累计投入警力1.2万人次,整改治安隐患376处,查处酒驾醉驾189起,全县刑事、治安警情环比分别下降15.7%、12.1%,真正让群众感受到了“警察就在身边、平安触手可及”。

二是法治水平稳步提升。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建成标准化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推行“一案一评”“随案督导”机制,执法问题整改率达100%;创新“警民联调”“律师驻所”模式,今年以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300余起,调解成功率96.8%,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派出所创新“老支书调解室”,邀请退休村干部参与邻里纠纷调解,用“乡音土话”解开群众心结,相关经验被《人民公安报》报道,成为全县法治建设的“金名片”。

三是服务质效持续优化。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推出“户籍业务跨省通办”“车驾管业务下乡办”“周末应急窗口”等便民举措,累计为群众办理“急难”业务1.8万件;深化“放管服”改革,联合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建立“企业服务专班”,走访重点企业260余家次,解决用工落户、物流运输等问题42个,用“公安温度”护航“发展速度”。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统揽全局的结果,是各部门协同发力的结果,更是全体公安民警辅警拼搏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公安局党委,向大家致以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慰问!

但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对照上级要求、群众期待和发展需要,当前法治平安建设仍存在不少短板弱项:有的乡镇对“平安创建”重视不够,存在“重发展、轻治理”倾向,矛盾纠纷排查不深入,导致“民转刑”案件仍有发生;有的警种部门协同作战能力不足,在应对新型网络犯罪、跨境赌博等复杂问题上,还存在“打不透、防不住”的问题;基层警力紧张的矛盾依然突出,部分派出所民警人均年接警量超过300起,“白加黑”“五加二”成为常态,工作压力大、保障跟不上;少数民警法治意识、服务意识淡化,执法不规范、态度生硬等问题仍有发生,群众满意度还有提升空间。

同志们,法治平安建设是“易碎品”,不是“一锤子买卖”。今天的成绩不代表明天的结果,前面的标兵越跑越远,后面的追兵越来越近。我们必须以“归零心态”重新出发,既要看到“成绩单”里的汗水,更要找准“问题清单”中的短板,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坐不住”的使命感,推动法治平安建设再上新台阶。

二、要以“攻坚姿态”打好法治平安建设的“组合拳”

法治县城平安县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抓住关键环节,精准发力突破。重点要抓好“四个强化”:

(一)强化基层基础,织密“防风险、除隐患”的“天罗地网”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法治平安建设的“主阵地”。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重心下移、警力下沉、保障下倾,真正让“小网格”发挥“大作用”。一要做细“网格治理”。推广“1+3+N”网格管理模式(即1名社区民警+3名专职网格员+N名志愿者),全县12个乡镇(街道)要全部建立“警格+网格”融合机制,每月召开一次“警民议事会”,每季度开展一次“平安体检”。特别是要针对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聚集区、校园周边等重点区域,开展“拉网式”排查,建立隐患台账,实行“销号管理”。比如,针对近期个别乡镇出现的“快递丢失”“电动车充电起火”等问题,要在小区、村组增设智能监控点位,推广“集中充电棚”,用“小改造”解决“大问题”。二要做实“矛盾化解”。坚持“预防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重点关注婚恋家庭、邻里纠纷、涉法涉诉等易激化矛盾,推广“三色预警”机制(红色高风险、黄色中风险、蓝色低风险),联合司法、民政、妇联等部门建立“多元调解团”。今年内,每个乡镇(街道)要打造1个“品牌调解室”,力争实现“矛盾化解成功率98%以上、民转刑案件零发生”的目标。三要做强“智慧防控”。深入推进“雪亮工程”“智慧安防小区”建设,今年要完成剩余30个老旧小区的智能监控覆盖,重点场所、重点部位的视频监控联网率达100%。同时,要依托大数据平台,对治安热点、发案规律进行分析建模,精准投放警力。比如,针对夏季夜市、夜宵摊打架斗殴高发的特点,要在重点时段增派“巡逻骑警”,推行“一键报警”装置,让群众“安心吃夜宵、放心逛夜市”。

(二)强化法治引领,树牢“重规范、促公正”的“执法标尺”

法治是平安的基石,公正执法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要把法治思维贯穿于执法全过程,让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一要严格执法“零差错”。 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三个规定”、防止干预司法“万长”机制,重点加强对受立案、采取强制措施、涉案财物管理等关键环节的监督。县局法制大队要每月开展“执法质量考评”,对问题突出的单位“一对一”约谈,对因执法不规范引发信访投诉的民警“一案双查”。二要柔性执法“有温度”。 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严重暴力犯罪、涉黑涉恶犯罪要“零容忍”,坚决打击;对轻微违法行为、初犯偶犯,要依法从轻、减轻处罚,落实“首违不罚”“教育为主”等措施。特别是在处理交通违法、占道经营等问题时,要多用“说理式执法”“温情式沟通”,让群众感受到“执法有力度,更有温度”。三要普法宣传“接地气”。 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创新“警民恳谈会”“法治进校园”“反诈直播间”等形式,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看得见的案例讲法律、说安全。今年要重点开展“反诈宣传进万家”活动,针对老年人、学生等易受骗群体,编印“方言版”反诈手册,拍摄“乡土味”反诈短视频,力争实现“全县电诈发案数下降30%”的目标。

  • 点赞 0

  • 收藏 0